2023年7、8月號:聽.講道求生指南

本期內容

Vol. 65 No. 4 Jul-Aug. 2023|與神同行看世界


【編者案頭】牧師與AI牧師的講台大對決  嚴建基

今年六月九日,
德國教會舉行一場由人工智慧(AI)主持的崇拜。
當中百分之九十八的內容由ChatGPT製作,
聊天機器人透過螢幕上非裔牧師的形象,
向現場三百多名會眾講道,
勸勉他們「為了持守信仰,必須禱告和定期出席聚會」......。


【寶貝之愛】封面裡無論將來選什麼職業  明明

「凡我所做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共享這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和合本2010)


封面故事


聽˙講道求生指南  

如果你覺得聽∕講道就像走進迷宮的話,
你就需要這些求生工具。


【歷史視角】 講壇不是一天建成的:講道大歷史  編輯室 整理


【會眾視角①】 聽道者聯盟,集結!  編輯室 採訪

基督宗教的講道發展已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
然而被記錄的對象多是講道的人,
至於台下聽道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大多只能從(成功的)講道者的傳記故事去推敲。
本次編輯室匿名採訪了四位年輕的「聽道者」,
讓我們透過他們的分享,
一窺聽道者們的內心世界吧!


【講員視角①】 牧師面臨講道批評#辛酸畫面流出  編輯室 採訪

身為牧者,
他們的講道難免會被會眾品頭論足,
卻很難有機會述說和解釋,
他們在預備講道時的困難或苦衷。
編輯室同樣也匿名採訪幾位牧者,
將牧者們的辛酸血淚全部公諸於世。


【講員視角②】 當會眾睡著時:講道你比我想的還要複雜  Mike Leake 著 ╱Yiting Tsai 譯

有時候,
他們睡著不是因為覺得你的講道很無聊,
而是有更多其他的原因。


【講員視角③】 神學院畢業後要惡補的講道學:後疫情.數位化.新典範  劉幸枝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今天的講員面對兩大挑戰。
首先是後疫情生活方式和數位文化,
讓新一代聽眾難以適應過去神學院所教導的講道方式。
另外,
教會服事讓牧者身心俱疲,
缺乏餘裕來進修,
吸收最新的講道學知識。
劉幸枝是資深講員、基督教作家、講道學教師,
目前在浸神及華神兼任助理教授,
著有《講道Info:講道簡明手冊》、《講道Info:講道進階手冊》等。
就讓她藉著講道的經驗和學養,
幫助講員把講台上的挑戰,
化為牧養新契機。


【會眾視角②】 這話甚難,誰能懂呢?坐下聽道前要意識到的幾個問題  孫寶玲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在約翰福音中,
有好些人聽見耶穌的講論,
覺得怎麼可以「吃」耶穌!
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六60)
坐在講台下聽牧師講道的我們,
或許有時心裡也會浮現這樣的話,
覺得牧師講得太難、太學術,
又或者覺得牧師沒有在講經文、只是堆砌許多小故事,
甚或根本在胡說八道。
然而一篇聽得懂的講道不只是講道者的責任,
多年牧會與神學院教學經驗的孫寶玲,
列出幾個容易讓我們對講道「先入為『主』」的幾個問題,
幫助我們在坐下聽講道前,
預備成為能聽講道的人!


【學術視角】 新講道學演化史:從巴特的講道課到今天的多元議題  張潔

「新講道學」曾經是二十世紀神學院和教牧界的一門顯學,
深刻影響好幾代牧者。
新講道學如何從傳統的講道學蛻變而來?
到今天,
新講道學不再「新」了,
面對多元文化、網路時代的挑戰,
講道學有什麼最新的發展?
從美國杜克(Duke)神學院學成回來的張潔傳道,
透過嚴謹的講道學養和有溫度的親身經驗,
為我們梳理新講道學的歷史源流和最新趨勢。


【實踐視角】 講員日常揭密:四頁講道的用意和詩意  劉炳熹

我們可能時常觀看某些樂團演出,
自己卻不一定懂樂理或聲樂,
雖然懂一點會帶來更好的視聽體驗。
同理,
我們每週到教會聽講道,
漸漸能(自以為)分辨出講道的好壞,
自己卻不一定懂講道學。
劉炳熹牧師既重視講道的方法,
也體貼會眾的需要。
讀過這位講道者的心路歷程,
也許我們會更同理自己教會牧者的處境,
更肯定他們在講台上的努力。


【AI視角】 可以用ChatGPT寫講章嗎?:講道者的使用心得與牧養反思  林以理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最近常聽到研究報告說,
人工智慧(AI)將會在未來取代多少工種、導致多少人失業等。
樂觀的人不以為然,
認為AI不過是改善人類生活的工具而已。
悲觀的人則嚴陣以待,
深怕自己會被AI取代。
林以理傳道使用ChatGPT的心得,
也許能夠啟發牧者,
在樂觀與悲觀之外,
開闢第三個可能,
帶著屬靈辨識力,
讓科技成為教會的祝福。


時事╱觀點


【我見我思】阮佇天頂咧飛  陳季讓

斯托得在《當代講道藝術》論說講台的尊貴時,
強調:
「當牧者在講台上講道,
無論是君王、學者、最有權勢的人,
都得靜默地聆聽,
那奉上主之名所宣講的字字句句;
這是何等尊榮的特權。」
只是,
這樣的描述恐怕遠遠不符多數會眾主日敬拜的經驗。


【Open講時事】和解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教會應正視原民處境並檢視族群友善度  Ispalakan Umav

今年四月底,
台中一中園遊會前夕,
有班級竟然以歧視原住民的字眼做諧音,
放在Instagram上當宣傳文案。
內容包括「烯鐶鈉」(音近台語「死番仔」)、「的啦」、「出草」等字眼,
引發社會輿論。


【Open講時事】香港教會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受國安法威脅的堂校合作  

二〇二〇年實施國安法之後,
香港居住人口出現淨移出的現象,
是二次大戰以來的首次;
大量牧者移居海外,
基督教報紙經常多頁刊登教會徵才廣告。
內外交迫的香港教會,
如今還好嗎?
讓我們透過教會與學校合作的案例,
一窺香港基督教的現況。


【CT觀點】紀念提摩太.凱勒:與他所傳講、實踐的恩典  柯林.漢森 著 ╱吳京寧 譯

沒有誰會比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更有資格獲得「凱波爾改革宗神學和公共見證卓越獎」。
這本來會是個了不起的職業生涯頂峰。


影像╱文化


【群學龐思】對話的界限  陳宗文

同樣的信息,
在不同的傳播媒介下,
就成了不同的作品。
因此,
無論是信息的傳講者或接收者,
我們都需要注意,
信息被傳講時所在的時間、空間,
會如何影響我們所傳講和接收的信息。


【北美筆記】在生命的盡頭探索救贖:《我的鯨魚老爸》裡的幽微深義  王凡

當你生命走到盡頭時,
你會想起誰?
會有什麼憾事想彌補?
作者王凡透過電影《我的鯨魚老爸》,
帶我們在生命的盡頭探索救贖:
當一個人的身心靈在極大痛苦漩渦中時,
他們需要的「福音」是什麼?


聖經╱靈修


【講座報導】亞當與達爾文握手言和了:2023華爾頓創世記講座筆記  何太太

對於閱讀聖經,
華爾頓提出「忠實」的重要原則。
為了符合忠實原則,
讀者必須意識到,
我們和聖經作者身處在不同的「文化河流」當中;
如果我們要忠實面對聖經的字句,
就不能只憑直覺閱讀聖經。


【舊雨新知】厚賜與眾人又不斥責人的神:再思雅各書一章2∼21節的試探與試煉  吳孟翰

在雅各書中,
倘若神是「厚賜與眾人又不斥責人的神」(雅一5),
神會要先試煉人,
然後才祝福人嗎?
假如神是「按自己的旨意,用真理的道生了我們,
使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成為初熟的果子」(雅一18),
那我們在一開始,
豈不已經是被神祝福、
被神的真道所生?


【讀書趣】新書上架  金子煥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