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不隨波逐流,不給人貼標籤
――看沃弗如何反思基督徒生命

/林子皓(校園書房出版社編輯)

讀到《在耶魯上神學課》時,因著這個書名,我想起一段往事。二○一四年我和妻子前往美國旅行,其中我安排了一段波士頓的行程。觀光客到波士頓,大概都不免會想去哈佛大學朝聖一下,我們也不例外。我一直有點好奇哈佛大學的神學院長什麼樣子,於是認真地在廣大的哈佛校區中尋找,找到後也在門口拍了一張觀光客式的「到此一遊」紀念照。沒想到貼在臉書後,收到一位不認識的姊妹的質問,以我在「她認為的」自由派神學院門前留影這件事,來質疑我的信仰立場。

人很容易因著心裡的既定印象,給人事物貼上標籤,彷彿這樣就可以安心地區分敵友及遠近的地位,然後再以此決定自己的應對方式。在《在耶魯上神學課》裡,我不斷看到沃弗在面對不同立場之人的時候,不是給人貼標籤下定論,而是試著同理對方,闡明雙方可能的差異來源,既尊重對方也反思自己的立場。如果經過內心思考,辨明自己的立場是有所本的,也不會隨波逐流輕易改變。

讀者看到書名,應該可以猜想到作者沃弗是美國耶魯大學的神學教授。常春藤名校給人的印象常常是學術的象牙塔,教授更是在塔尖上鑽研學術的頂級菁英,但沃弗卻是一位願意常常從塔頂落地尋求可能性的神學家。他也被稱為「搭橋的神學家」,因為他在這個看重多元的時代裡,努力追尋神的屬性和愛的本質之間的關係,也在神學信仰與生活層面之間反覆探求連結的方式。

相對於沃弗的其他著作——像《擁抱神學》、《記憶的力量》等書——《在耶魯上神學課》是更加貼近生活、容易共感的一本書。在引言中,沃弗說「本書每一篇文章,都是在鼓勵基督徒用生命映照出神就是愛。」我們用生命照顧家人、服事教會、關心政治、應對文化,每一樣都需要我們在其中顯露出「神就是愛」。愛不單是放在心裡的思想,它是行動也是生命。這本書裡每一篇文章都不長,題目看似跳躍多元,談婚姻,談養育,談宣教,談政治,談給予,談希望,但貫穿其中的主題卻是一致的,就是「主動關懷和愛人」。

本書有八大主題,可以簡單地如此劃分:第一部是神論,其中有兩大主題:「神和自我」、「惡是真的,盼望是可能的」。第二部是救贖:包含四個主題:「家務事」、「教會」、「宣教與其他信仰」、「文化與政治」。第三部是完滿:最終兩個主題是「給予和饒恕」、「希望與和好」。

讀完這本書,真希望自己能在這個時代及生活的所有領域中,學習神學的基礎並以基督為中心,成為主動關懷、活出基督生命的真基督徒。

新書簡介
在耶魯上神學課:沃弗談愛、生活、信仰與文化

《在耶魯上神學課:沃弗談愛、生活、信仰與文化》

作者:沃弗
譯者:柯美玲
書系:Open書系
頁數:352頁
定價:420元
線上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