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打破資本主義的枷鎖,從探索欲望開始

/嚴建基(校園書房出版社編輯)

每年的聖誕聚會,兒童主日學的孩子都會表演話劇,而我通常負責買一些孩子喜歡吃的點心,在聚會後慰勞他們。有一次,我買了某美式速食店的薯條和漢堡,鋪滿桌上,待孩子演出後享用。如我所料,孩子聞到速食的香氣,就飛奔過來,迫不及待要把桌上食物統統嗑掉。可是,在云云忙碌的小嘴巴當中,有一張嘴一直未動,那是一個大班的男孩。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吃?」他說:「這些東西很難吃,很不健康。」他的回答顛覆了我一直認為「小孩自然而然喜歡美式速食」的想法。原來他的父母重視孩子的健康,一直奉行低糖、低脂飲食習慣,並教導孩子辨別健康與不健康的食物。

食欲固然是我們的本能,但更大程度是後天塑造的結果,許多其他欲望也是。《欲望經濟學》這本書提到,資本主義制度不知不覺地塑造我們日常生活的欲望。以台灣為例,為什麼我們想要換新手機?不是出於想要與人溝通連結的本能,而是因為廣告很有說服力、店家折扣優惠很誘人,以及政府發錢(振興券)鼓勵我們消費。

《欲望經濟學》為我們提出實用的對策。本書作者丹尼爾.貝爾二世(Daniel Bell Jr.)是福音派神學大師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的博班學生,學成後擔任神學院老師,又是循道會按立的長老。他藝高人膽大,把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和傅柯(Foucault)艱澀的思想變得淺白,指出個人主義、利益最大化、「看不見的手」等我們習以為常的想法,其實是資本主義制度加諸於我們的「規訓」。這些規訓塑造我們經濟生活的欲望,促使我們賺更多花不掉的錢,買更多用不上的物品,甚至陷入本來可避免的債務問題。

拆解以上讓人無奈的現況之後,貝爾給我們建議,點出基督教經濟學是對資本主義最有力的對照。我們作為基督徒可以用合一關係來對照個人主義,以尋求共善來對照利益最大化,透過依靠賜予萬物的神來對照「看不見的手」。除了在信仰方面做對照之外,我們也可以藉著慈惠事工來回應各種經濟生活的欲望。在個人層面,我們下手購物之前,可以先留意產品的出產地、材料是否環保、品牌是否血汗廠商;嘗試改變思維,跟產品背後的人連結,想像一件產品的價值並不等於標籤上的價錢,乃是生產端那裡工人辛勞的成果。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我們的日常都被整個世界經濟體制牽動著,但認識聖經中的經濟公義,探討基督徒群體如何支持公平貿易,關懷被資本主義制度剝削的人,更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以展開的行動。

新書簡介
欲望經濟學: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基督徒應該懂的事

《欲望經濟學》

作者:丹尼爾‧貝爾二世
譯者:鄭淳怡
書系:open書系
頁數:336頁
定價:420元
單本79折特價:332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
優惠期限
2022年6月30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