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特報

◆ 跨越鴻溝:從日常中活出新生命——2016上半年Open系列講堂後感

鍾政輝(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我們發現一個很大的鴻溝:鴻溝的一邊,是渴望得到耶穌所展現的生命,這在聖經及許多耶穌跟隨者耀眼的榜樣上,都再真實不過;鴻溝的另一邊,則是那些現今跟隨耶穌的人,每天實際的生活、內心世界與對社會的參與。
——魏樂德《大使命與大抗命》

不同於過往幾年以書籍為主題的單堂講座,2016上半年的Open講堂,我們規劃了以盧雲和魏樂德二位20世紀靈修大師為主的四場講座,邀請四位學有專精的講員,前兩場分別講述盧雲的靈修學與牧養學;後兩場則暢談魏樂德的門徒培育與靈修學。

依稀還記得自己初認識盧雲與魏樂德兩位大師時的感受。盧雲其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溫暖,以及與神之間的深刻關係,讓人看到他是多麼認真且特別的一位尋道者。而魏樂德從理性又帶點學術的角度去探討「上帝始終對我們說話」這主題,文筆卻又不失平易近人。在信仰的不同階段,有兩位大師提供重要的屬靈養分,就像打開了兩扇門窗,看見不一樣的信仰視野。因此這次抱著期待的心情,來聆聽講員更深入的分享與剖析。

與耶穌一起,真實面對黑暗

在第一場講座中,錢玉芬老師對盧雲的認識很動人。她說盧雲的文字有如「打點滴」的功效,總是能滋潤自己靈裡枯乾的日子。她每每驚訝盧雲的坦白,是面對自己的黑暗、軟弱、瑕疵的屬靈典範,我想這是每個受盧雲吸引的讀者都曾有的感受。錢老師總結盧雲對自己的影響有兩大點:第一,「誠實面對自己的黑暗。」第二,「深化聖禮的意義。」人都有黑暗的一面,雖然我們已經重生得救,但仍舊是「未完成的作品」;在生活中不僅與世界拉扯,也與自己的老我拉扯著。誠實面對自己的黑暗,不迴避它,明白一切都在神的保守之下,才有改變的開始。而盧雲對聖餐的省思,讓錢老師從此領聖餐時,滿懷感謝——自己是何德何能,竟配得耶穌為我們破碎;接著也問自己,是否願意為他人破碎。聖餐蘊含了深厚的信仰傳統與概念,並非只是定期的儀式,值得我們基督徒更多思想。

第二場講座,劉錦昌牧師則分享了天主教的培養與牧養,是深具耐心操練與陪伴,並反思台灣新教的神學教育。長時間默想與靜默,是天主教靈修培育的特色。盧雲自己在生活中,也總是不斷在默想一件事:「什麼是最接近耶穌基督的方式?」進而導引出盧雲的中心思維——先與耶穌有真實的關係,才有神學。在此基礎之上,他的牧養觀是超越一切知識與操作,生命與耶穌有深沉的關係才是根本;這需要操練等候神,需要肯花時間祈禱。操練需要時間,在這步調快速的社會,我們首先需要的,從放慢腳步,仔細聆聽開始。

靈性操練,是學像耶穌的唯一途徑

第三場講座,我們進入了魏樂德的世界。如何進行靈性操練,一直是魏樂德二十多年寫作生涯始終關注的焦點,與做門徒密不可分。華神周學信老師告訴我們,《大使命與大抗命》的宗旨,是要基督徒再思做門徒的重要性。現今教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作門徒與稱義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有時我們的信仰觀念只著重於服事與傳福音,不小心就忽略個人靈命的造就;或是覺得只要服事,靈命自然會伴隨成長,於是導致個人信仰生活的失衡。對此,魏樂德鼓勵大家進行靈命塑造,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自己需要學像耶穌;他特別強調,屬靈操練並不是靠自己去賺取些什麼,而是回應耶穌的美好邀請,與他一同練習與成長。

接著在第四場講座,林瑋玲老師則舉出了基督徒面對靈性操練,普遍有的五大迷思:靈性操練使救恩淪為行為與功德?罪得赦免就是十架救恩的全部內涵?肉身是可厭的障礙?靈性操練就是要禁慾?靈性操練就是一種內在生活?老師循著《靈性操練真諦》的脈絡帶領會眾一一反思,靈性操練其實整全了救恩的層次;救恩不僅是罪得赦免,更有以嶄新的意義活出新生命的積極內涵。所以肉身不是無關緊要的,而是將靈性操練的效果擴及個人內在之外的關鍵。最後她以「透過靈性的紀律與操練,最能夠締造出符合福音的新人性。」為結尾,勉勵大家進行持續的、有紀律的、有計畫的屬靈操練。

操練本是不容易的,但為了跨越那現實生活與新生命的鴻溝,絕對是值得的事情。透過上半年的四場講座,我們更加明白靈性操練對基督徒的不可或缺;需要在神全然的愛裡,持續地、耐心地操練。不僅學習各種外在的操練形式,也學習安靜自己的心,隨時默想、聆聽神對我們的微聲,進而能在生活中活出「慶祝」這項操練的真義:無論何事臨到,欣然面對,欣然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