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下馬
 

新書簡介

神兒子的復活

《神兒子的復活》

作者:賴特
譯者:邱慕天、紀榮智、
譚達峰
書系:里程碑
頁數:1104頁
定價:1300元
預購單本75975
2本以上65
好康互報價845
按此預購
※預購1本以上,即可以6折1188元加購〈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系列卷一《新約與神的子民》+ 卷二《耶穌與神的得勝》
優惠期限
2016年7月16日截止

耶穌真的復活了!?──讓歷史事實驗證神蹟/黃旭榮(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除了證明耶穌的神性,賴特更是強調復活的意義:
「創造是重要的,有形體的人是重要的。復活,是要求受造的所有人、東西都向祂效忠。」
時代的呼聲

一個世紀之前,面對歐陸風起雲湧的各種人本、自由主義思潮的衝擊,英國記者柴斯特頓(G.K.Chesterton),以一本輕薄小書《回到正統》,本於基督信仰、氣勢磅礡地與理性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進化論、懷疑論等辯論,幾乎一個人力抗整個世代。作家楊腓力說,這本書使他的信仰起死回生,相信同時也堅固了許多人的信心。

半個世紀後,另一個英國人面對啟蒙後越演越烈的懷疑思想,以非神學家的身分奮起為真道竭力爭辯,他的電台廣播稿被當時的出版社集結成書──《如此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就是魯益師首本護教書籍,五十年後仍常居暢銷排行前十名,使他被譽為廿世紀最偉大的護教家。連知名的監獄佈道家寇爾森,年輕時也因為這本書而蟠然悔改。

再過半個世紀的現今,自由派思想似乎漸趨沒落,但一百多年來仍然影響甚鉅,使大部分西方人認為基督信仰迷信、過時、與科學理性相背離,並不再認同聖經福音書的真實性。近代在北美,一些自認前衛的自由派學者更成立「耶穌研討會」,他們以結論為前提,認為福音書中超自然的大能純屬虛構、復活的神蹟由想像而來,目的在表達祂的「得勝」;福音書作者並非真的相信耶穌肉身復活,甚至連他們筆下記載的耶穌教導也沒幾句真的出自耶穌,乃是門徒將有利於建造教會的話語強塞在耶穌的口中。這樣的言論動搖了許多信徒的信仰。

賴特的論證: 讓歷史事實說話

曾任英國聖公會主教的歷史學者賴特,繼承他的兩位前輩,也奮起為真道爭辯,欲以一己之力對抗「耶穌研討會」數百位學者。而他論辯的方式跟傳統很不一樣,他批評對手以毫無根據的偏見結論當作前提,於是先不設結論,改以嚴謹的歷史學術方法來論證。目前校園已出版的〈基督教起源與上帝議題〉前兩卷:《新約與神的子民》、《耶穌與神的得勝》,賴特都先建構經得起驗證的史學方法論,並以此審視福音書,證明福音書並非杜撰──以史學方法嚴謹地考究所記載之耶穌話語,會發現比起說是門徒憑空捏造,不如相信出自耶穌之口更為合理。如果讀者夠有耐心讀完他的方法論及他的論證,你一定會感到興奮與喜悅。

八月即將出版的第三卷《神兒子的復活》,英文書就有七百多頁,中文則超過一千頁,也許你會懷疑,復活這主題都已經討論了兩千年,還需要一本一千頁的書來討論嗎?

跟傳統的護教方法不同,賴特並不先預設耶穌已經復活、用許多內證、外證來證明復活是一件事實;而是轉而讓歷史事實自己說話。他首先大量考證第一世紀猶太人的世界觀,發現復活只是猶太教信仰相當模糊的一小部分,當時沒有任何猶太人預料彌賽亞會慘死在殘酷、令人噁心的十字架上,因此沒有門徒想到耶穌會從死裡復活。但奇怪的是,初代教會的資料卻明確宣揚耶穌的復活:使徒們指出,基督的復活乃是「肉身具體的復活」,而這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為甚麼會有這種巨大的轉變?照門徒們的說法,有兩個根據:「空墳墓」與「耶穌顯現」。賴特運用歷史學論證,認為這兩件事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又該如何解釋這兩種現象呢?傳統自由派的「偷屍說」只能解釋空墳墓,卻無法解釋耶穌的顯現;而心理學的「幻影說」只能解釋耶穌的顯現,無法解釋空墳墓。賴特因此下結論說:耶穌基督「真的」肉身復活,確能完滿解釋「空墳墓」與「耶穌顯現」這兩個事實。

從初代教會的世界觀談復活

相信你已經看出賴特辯證的特點。他並不先預設耶穌肉身復活,而是以歷史的方法,從當時人的世界觀入手,說明復活確實是一種「突變」的觀念,不可能是門徒捏造出來的。而他們不斷宣稱的空墳與顯現,又是不容否認的歷史事實,而最好、最誠實的解釋就是耶穌肉身復活。「耶穌研討會」不是我們今日護教的對手,但賴特苦心建構的歷史方法實在很精彩,其論證的方式在這後現代語境中,也非常值得我們參考與使用,閱讀過程雖艱苦,但讀來著實令人振奮。

《神兒子的復活》還有一個特點:並不停留、也不滿足於證實耶穌肉身復活。除了證明耶穌的神性,賴特更是強調復活的意義:「創造是重要的,有形體的人是重要的,復活,是要求受造的所有人、東西都向祂效忠。」(十九章,十二頁),就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所說,耶穌復活是要打敗所有的邪惡勢力,得國獻予天父上帝,除去了罪,並宣判「死亡」的死刑。

賴特曾經講了一個故事給自由派的人聽:
有一天在下班的路上,你看到一隻大象在逛大街,你可能覺得你醉了。不久從廣播中,聽到有一隻大象從動物園開溜了,真相就有了解釋。

就像兩位英國前輩,賴特不只是應付挑戰,他向啟蒙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