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新書簡介

聖經信息《列王紀上下:毀滅與復興》

聖經信息《列王紀上下:毀滅與復興》

作者:歐雷
譯者:黃從真
書系:聖經信息系列
頁數:528頁
定價:650元
79折特價:514加入購物車
聖經信息《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雙書合購68折特價:799加入購物車
按此試讀
優惠期限
2015年10月31日截止

借歷史來傳道—列王紀/歐雷(John Olley)

成功的故事總是受歡迎的,無論是個人、組織、教會、企業、軍隊或國家,世上多的是一些從貧弱致富,從微不足道至飛黃騰達,在百般困難中克服逆境,浴火鳳凰,重獲新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每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因此,「如何成功」的書籍,都是依據這類的經歷。而列王紀的故事卻正好相反,那麼,請問它到底還有什麼價值?

撒母耳記的結尾,以色列民都處於蒙福的高峰。談到列祖承受的應許,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談到出埃及,進入迦南地,他們眼前所見的,都是神實現了祂的應許,如今他們已像「海邊的沙」那麼多。士師時代的動亂已過去,大衛統治時的內亂也過去了,如今是太平盛世,舉國合一。大衛擊退了環伺的強敵,國境綏安;大衛的轄區,從幼發拉底河延至埃及的河谷。此外,大衛還設立耶路撒冷為宗教中心,把約櫃迎到此地,約櫃是雅巍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立約時的神聖憑據;大衛並且著手預備建造聖殿。數世紀之前,神賜給亞伯拉罕應許,並在西乃山與民立約,如今,又賜給大衛應許,應許他的後裔必永久堅立。結尾的那一章(撒下二十四),是一種提醒:心高氣傲,必招致危險;不過,從結局看來,危機似已解決。國家前途一片光明。事實上,列王紀開頭所呈現的所羅門王朝,就是國泰民安,國際貿易往來熱絡非常的景象。

但若對照列王紀的結尾,百姓所面臨的局面則有天壤之別:
百姓在神所賜與的土地上,居住了六百多年—如今,竟被擄至遠離故土八百公里的異鄉。
大衛王朝以神所應許的耶路撒冷為都,持續了四百年的治理—如今,王竟被擄,臣服於巴比倫皇帝的善心之下,苟延殘喘。
耶路撒冷有四百年之久作為宗教及政治中心,雖曾受攻擊,但因神的同在而未遭摧毀—如今,這城竟淪為廢墟。
由所羅門建造的聖殿,三百五十多年來,不僅是百姓獻祭的地方,更是「神的家」之所在,是雅巍治理萬國、全地的中心;祂的「王位」即便是在天上,但耶路撒冷是寶座前的「腳凳」。如今,它竟遭毀壞。
還有,百姓被擄到之地,竟然是當年亞伯拉罕蒙召要「出」離之地,而且,如今統管他們的,居然是巴比倫這個有堅固城池及兵力的大國,也是早年遭到神審判的、人類驕傲的核心代表。

一切看來,好像都付諸東流。自亞伯拉罕因信靠順服神而獲得的一切,如今都灰飛煙滅。還有前途可言嗎?亞伯拉罕蒙召「全地都要因你得福」的目標,如今賜給亞伯拉罕的使命,還存在不存在?倘若以色列民是要來承載神創造世界的目的,傳遞祂的信息,當可見的以色列國都滅亡了,還能怎麼傳遞信息呢?

當一個反其道而行的故事,在敗將口中述說出來,又明顯陳列一大串繼位者敗壞的政績時,這一切,對今日的讀者還有任何回顧的價值嗎?在神所啟示的聖經中,這一部分如何能預備我們「行各樣的善事」呢?

然而,因信而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接上」以色列的橄欖枝之後,這故事就屬於所有的基督徒。它不再是發生於「別人」身上的故事,而是「我們列祖」的故事,因此,也就是「我們的」故事!就像有人說過的「家」這回事,當「世界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發現了什麼,創造了什麼,或奮力苦戰征服過什麼—最終,他家的事,總有一天會臨到你家。戰爭、饑荒、工業革命、啟蒙運動—不都是如此嗎?」以一種饒有滋味甚至令人驚奇的手法,所敘述的列王時代中神與祂百姓過招的這段歷史,曾經形塑過不少人的信仰,至今也仍然影響塑造教會和個人的信仰。

耶路撒冷被毀,許多人強遭俘擄,在世界歷史中,與這相似的情景,從不曾少過。和肉身所受的摧折與地理環境的遷移相比,社會及心理上流離失根所產生的認同危機,其痛苦是來得更為深刻。我們可以不斷在許多難民以及流離失所的原住民身上,看見這種影響痕跡。這樣的苦難悲劇,叫人不禁要對任何一件與百姓身分相關的事,感到困惑:土地,聖殿,城,王,在在都與賜應許的雅巍相關,這位神,數世紀以來百姓的經歷都可以為祂背書!到底還有沒有路可走?到底還有沒有盼望可期?

在舊約聖經中,對關於聖殿被毀、百姓被擄所產生的回應,其範圍頗為廣泛:叛道,絕望及痛苦的質疑,或怪罪神不公,不該為前人的罪而懲處他們等等。其他的,尤其是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第一次被擄,及五八七年最後被毀的兩時段之間的人,則相信一切很快就會恢復正軌。還有人以為,巴比倫的首席大神瑪爾杜克,比雅巍更為有力。

神的道以兩種互補的方式臨到這樣的混亂中。一種是我們在耶利米和以西結先知書中所看到的,在被毀期間,向百姓所說的話,而以賽亞書四十至六十六章,則是靠近被擄時期的末了,向百姓所說的。另有一種則是以話當年的方式臨到。像列王紀,就以公元前五六一年的事件作結束,那正是被擄的中期。列王紀當然是把早年的資料加以彙整,含括了四百年的期間,大半是以編年史方式呈現,因此,列王紀可以說是一本「以過往的資料編輯而成」的書,它有別於卷中作者常引用的「記在以色列/猶大諸王記上」。我們今日所見的列王紀,當年的作者在使用更早的資料時,需要作篩選取捨。他自己也身陷苦難,這苦難正是那些歷代之王所導致,也是先知及百姓所寫下的。他們寫時,絕不是「為了留下記錄而寫」,或為了懷舊的鄉愁而提筆,而是「藉歷史來傳道」。

當我們撫卷研讀時,一定要敏銳於許多扉頁所描述的被擄情景。這能幫助我們思想,它對今日的讀者有哪些助益。在敘述列王的故事時,那位引古喻今,以神的百姓被擄來向世人說話的神,今日仍要藉著聖靈,向我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