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雙書合購

雙書合購

新書簡介

上帝的混沌理論──在變動中賜予新生命

《上帝的混沌理論》

作者:巴恩斯
譯者:林鳳英
書系:MOVE
頁數:224頁
定價:260元
特價79折:205加入購物車
按此試讀
痛苦的奧祕:一場思辨之旅

《痛苦的奧祕》

作者:魯益師
譯者:宋偉航
書系:C. S. Lewis
頁數:272頁
定價:320元
特價79折:253加入購物車
按此試讀
《上帝的混沌理論》+《痛苦的奧祕》雙書合購特價:430加入購物車
優惠期限
2015年4月30日截止

在「道成肉身」中彰顯的恩典宇宙/梁耿碩(校園書房出版社神學編輯)

如果意識到宇宙有多巨大,人類有多渺小,要進一步思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時,就不得不感到疑惑:人的存在到底有甚麼意義呢?對於人類的痛苦,不論是身體抑或心靈的,宇宙會有所回應嗎?

星際效應2014年底有一部備受矚目的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強而有力地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人類與宇宙間的關係。故事的舞台,是即將資源耗盡的地球,而瀕臨滅絕的人類,急於在廣袤的宇宙中尋找生存的可能性。透過電影銀幕,宇宙的巨大、冰冷以令人震懾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其廣闊或許是「數百億光年」:一個可以描述,卻難以想像的數字,我們所生長的地球,則是孤懸於其中。如果意識到宇宙有多巨大,人類有多渺小,要進一步思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時,就不得不感到疑惑:人的存在到底有甚麼意義呢?對於人類的痛苦,不論是身體抑或心靈的,宇宙會有所回應嗎?這個物理的宇宙,超越我們所能想像而存在的真實世界,幾乎成了二十一世紀人思考任何問題時,無從逃避的背景。

超乎眼睛所見的「真實」

由此,就讓人不由得佩服起二十世紀的文學家、護教者以及神學家魯益師的視野。當他在二十世紀中葉書寫《痛苦的奧祕》時,首先就意識到對於宇宙的認識所引致的種種疑惑:這個空盪且終將崩解的宇宙,對人來說是友善的嗎?人在其中的地位與意義會被取消嗎?更進一步說,在這看似對人的存在無動於衷的宇宙裡,我們可以認為有一位良善的神存在嗎?

然而,以此為出發點的魯益師,並不讓自己深陷在浩瀚的物理宇宙,落入虛無或唯物的結論。事實上,真正完整的宇宙觀,所要考慮的事項不僅止於可見宇宙的實存(Reality),還有另外幾種層面,是我們在建構完整的宇宙觀時不能遺忘的,那就是魯益師所說的基督宗教起源的四個線頭:畏服神秘(並非起源於對於可見宇宙的推論)、普遍的道德律、以及兩者的結合:「將所敬畏的神秘力量化作必須遵行的道德律守護神」。而最特別的是第四個要素,則是在人類歷史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的行動與言說,自我宣稱為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與道德律法的頒布者。宇宙的奧秘或法則,乃是包含在這四件事當中;這四件事,在訴說宇宙的實存之本質。而四者中至為關鍵的,當然就是「道成肉身」這一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了。

道成肉身的耶穌不斷說著這樣的信息:只有失去生命,才能真正得著生命;這不僅是讓人感動的屬靈格言,更是「道成肉身」這個歷史事件向我們訴說唯一、真正關鍵的宇宙運行法則。巴恩斯在《上帝的混沌理論》正是這樣提醒我們,這個捨棄(失去生命)與回轉(得著生命),乃是不斷進行的一個過程;這個轉向,乃是發生在許許多多難以預計、也不受期待的改變中:突然失去工作,突然發現自己得了癌症,伴侶突然離開了……。上帝來找碴嗎?為什麼不讓我們自己安安穩穩地過下去呢?「以為我們不需要神的恩典,就能維繫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事物。」這個幻象,這個對於真實的錯誤理解,強而有力地統治著我們,而這個幻象需要被打破。在這些令人驚駭的變動中,我們意識到未來將會有天翻地覆的轉變:生活,再也不會一樣了。來到上帝面前的禱告,是帶著更多的恐懼、焦慮和不安,但是,我們也會感受到,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同樣也是回不去了,一定要更深、更多地抓住祂,否則,自己是撐不下去的。在這些變動中,我們更深的轉向滿有恩典的上帝。「他們不再一樣了,不是變得更好或更糟。……悲傷改變了他們的生命,悲傷扭轉了他們。現在他們看到生命的另一面,以及另一面的神,這一面只有失去深愛之人才能看得到。」(《上帝的混沌理論》,143頁)

生命中遭遇到的捨棄與失喪,讓我們如同《星際效應》中被留在地球上的那對兄妹一般,以為出發尋找新世界的父親早已忘記他們,不會再回來。然而,當我們以為在這看似冷漠、虛無的宇宙中,人的生命已經被遺忘撇棄時,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我們清楚看見了上帝向宇宙伸出的恩典之手。

在捨棄與回轉中,轉向恩典的宇宙

這樣看來,也許我們可以從宇宙觀,或謂宇宙本體的角度,回頭來重新思索魯益師在《痛苦的奧祕》中最著名的一段話:「在我們的喜樂中,上帝輕聲細語;對我們的良心,上帝揚聲直言;在我們的痛苦中,上帝大聲咆哮──痛苦是上帝的擴音器,要叫醒這聾聵的世界。作惡之人要是還快樂幸福,表示其人渾然不覺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沒有在『回應』上帝,完全對應不上宇宙的法則。」(第六章)。痛苦,其實是關乎我們如何面對、回應實在抑或實存;「粗魯、陽剛的現實點滴,非由我們所造,其實也不是為我們所造,卻迎面狠狠給我們一拳。」(第一章,導言)當人拒絕承認、拒絕面對宇宙實存的核心――上帝――而活在自我稱王的假象時,我們的生命必然活在痛苦之中:「上帝賜予的是原本就有而不是沒有的幸福。成為神;像神一樣,以受造物會有的回應去發揮神的良善;受苦──僅此三項選擇而已。」(第三章,神的良善)。在一個已然偏離上帝的宇宙中(也就是聖經中所謂墮落所帶來的影響),痛苦喚醒我們意識到,我們與真正的幸福(也就是「像神一樣,以受造物會有的回應去發揮神的良善」)距離有多遠。

物理宇宙的存在與本質,不斷向我們發出挑戰。雖然這個宇宙實在的本身,未必能提供全然沒有疑慮的上帝存在論證,但是對於上帝的體驗,卻使我們能夠意識到,宇宙與實在確實是上帝的禮物。耶穌所說的,要失去生命,才能得著生命。這句話,不僅是詩意地描繪一種犧牲與失去所換得的結果,更是一種與宇宙間所存在現實的呼應。基督的受死與復活,也不單單是關於心靈或是靈性的拯救,更是上帝對於整個宇宙的墮落所作出的回應與拯救。

宇宙是一個有情的世界,是「作為我們同上帝一道進行朝聖之旅的臨時處所」(《世界的終結》第七章,〈可能發生的未來:宇宙論倫理學的想像〉)。除了祂自己以外,沒有別的祝福是祂能夠給予我們的,因為除了祂自己以外,也沒有別的事物是祝福。物理宇宙因此不只是一個物質的時空,更是一個蒙上帝的恩典托住、並且運行其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