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帶我到不想去的地方

/周書佑(書饗編輯室)

剛進出版社時,我隸屬【校園】雜誌部。編輯雜誌有點像做手工,跟作者邀來稿件(也就是原料)後,校對、潤飾、編排……最後集合成一期雜誌(成品)。記得第一次參與雜誌的編輯過程時,真是快把我嚇死了,除了許多繁瑣的細節相當辛苦之外,更有處理內容上的困難,遠非當時的我可以承受,特別是那一期特稿的內容太過驚人,我每校對一次就哭一次。那期的那篇特稿叫做:【帶你到不想去的地方】(校園雜誌2012年9、10月號)。

【帶你到不想去的地方】要說的,不是宣教士的使命宣言,而是一份針對每一個基督門徒的呼召。帶你帶不想去的地方,因為跟隨耶穌的人,沒有歇腳的地方。……你的生命將不會是安逸的,你將被帶到不想去的地方。其實我最不想待的地方就是我所在的地方,同時卻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安逸穩當的,然而這兩者都不是耶穌的應許,他的應許是:為自己保留生命的,將會失去生命。這哪裡是祝福,簡直是詛咒,我沒有想過信耶穌要付上的代價是如此之大!那篇特稿摘自巴恩斯牧師的《上帝的混沌理論:在變動中賜與新生命》(When God interrupt)一書,雜誌發行之後所引起的讀者回應,是平常安靜沉穩的校園讀者們意外踴躍的一次(顯然不只是我情感太過豐沛大受衝擊),之後便偶有讀者詢問能不能買到書(但其實尚未出版)。

如今這本書終於要以完整面的面目與讀者見面,因著這個機會,我在重新閱讀後才了解到,原來自己當初只理解到關於耶穌的應許的一半,事實上,全書信息是關於耶穌真正的福音、真正的應許:為我喪失生命的,將會得著生命。書中每個破碎的生命故事,都能使我們在灰燼中看到新希望,在每個我們不想去的人生路徑上,更豐盛的生命正悄悄萌發。

相對於巴恩斯的親切易讀,魯益師寫於20世紀的著名護教經典《痛苦的奧祕:一場思辨之旅》,可能略為艱澀,卻值得深讀深思。他將痛苦的問題放進適當脈絡、進行辯證,更提醒我們別忘了自己是在和誰打交道:不是慈祥和藹的老人家,兩眼濛濛只願你萬事如意……反而是祂——祂是吞噬一切的烈焰、創造世界的愛,執著如藝術家對作品的愛,是父親為兒子未雨綢繆的愛,是兩性善妒、不渝、苛求的愛。就是這位神,承諾祂的愛能勝過所有失喪與死亡,呼召我們與祂同死,為祂而活。

今年復活節十分特別,剛好跟傳統的清明節同一天。在同一天紀念復活的盼望與死亡的真實,不禁感到這樣的巧合別有意義。本期書饗邀請讀者,一同在復活節前面對奧祕――那渾不可解的痛苦、失喪帶來的回轉、與終末復活的盼望。在大自然恢復生機的春季,體會復活的恩典。

校園雜誌雙月刊2012年9、10月號
一定要原諒嗎?──走出錯待的9個故事
痛苦的奧祕
上帝的混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