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報

◆ 基督徒如何改變世界?-為時代和教會吶喊的俠者神學家

/馮國強(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道成肉身深入社群除疾苦,顯彰真理廣佈天下到眾生。」余達心牧師以這上下聯的第一個字,替自己教會取名為「道顯堂」。在今年的斯托得紀念講座「基督徒如何改變世界?」中,我們彷彿也親自現場聆聽了一個以此作為使命,濟世為懷的俠者故事。

讓教會成為「轉化的媒介」

在上午「教會與社會何干?」的講座中,余達心牧師快人快語地直切重點,走進世界,從教會論的角度看公共神學。「教會與社會何干?基督徒如何改變世界,抗衡社會的價值,進到市場重新定義和更新價值?」「我們不能一天到晚只是關心教會增長,把自己關在教會之內,雖然我們已經經過斯托得『洛桑會議』的洗禮,但教會對社會議題的反應還是很慢,很多人還在問教會與社會何干?我們的福音為何只關心個人而非所有的公共世界?」

對滿載熱情的余牧師來說,教會與公共世界不是一個抽像的神學命題,煙火人間的大千世界才是教會生命力的真正考驗所在。他引用著名神學家艾倫˙杜勒斯(Avery Dulles)提出的「教會模式」(Models of Church),整合成自己的公共神學思考。他以自己的教會「道顯堂」為例,說明教會是如何從一開始就定意要建立在貧窮人中間:「我們一定要回應貧窮的問題!」余牧師帶領會友晚上隨游民露宿街頭,實踐教會作為一個「服事的群體」的模範;以劍橋大學哲學博士的身分,親自為單親家庭的中學生家教補習,又長期陪伴失婚的感情受創者,見證教會是一個充滿醫治力、彼此立約的群體。教會需要以其獨有的立約、服事和醫治的群體生活方式,影響和更新這世界;用余牧師的話來說,教會要作「轉化的媒介」(Transformative Agent),如同斯托得強調教會是上帝改革世界的中心。教會太重要了,上帝使用教會來更新世界,這就是教會所需要的公共神學。

面對末世依然持守

在下午「末世,為何還要參與?」講座中,余達心牧師從終末論的角度看公共神學。他提到在終末最後的日子來到前,我們都好像在打一場必敗的仗,但在信仰的公共關注中,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在似乎不可能的任務當中,一點一滴的努力,做好當代的公共神學,擴展教會在世界的影響力。余牧師語重心長的提醒,做「好」的公共神學不是讀經禱告就足夠,而是要認識並進入這個世界;他目光銳利地提醒我們,公共神學至少要關心當代全球化超級資本主義的挑戰,用信仰批判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場,基督徒要發聲,檢視經濟制度背後的信念和基本假設有否問題。每一個社會,包括台灣這塊土地,都應該要重訂一個合理的社會價值優先次序,建立更合乎上帝心意的社會秩序;資本主義的各種制度和假設並非理所當然,神學和信仰在當中更不需卑躬屈。

他更特別提出,如果資本主義是當代的外在壓迫,那麼自由人文主義(Liberal Humanism)就是對人內在生命和世界觀的嚴重挑戰,他指出如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等自由人文主義哲學家所提倡的世俗自由人文主義,對由奧古斯丁以來,以基督信仰那種「連於上帝,生命才有真正自由」的所形塑的世界觀,構成真實的衝擊。這些挑戰,基督徒應該要有所回應。

透過讓人意猶未盡的兩場演講,余達心牧師為我們帶來一種視野重建。他曾私下說過,自己最初喜歡的是文學而非神學,夢想是做蘇東坡研究,因為傳統知識份子其實都有一份濟世愛民的胸懷。「仁愛、公義、和平―這是上帝的國度,公共神學需要關心和活出的向度。」這天,我們看到一位當代為天下吶喊、為蒼生請命的仁者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