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說書

◆ 今年我們很「靈修」-生活、品格、行動,多面向的生命靈修學

/黃旭榮(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周學信老師

今年校園書房出版社很「靈修」。五月,我們舉辦了兩場「周學信老師靈修學講座」,這個月出版了年度大書《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這種教科書類型的出版品,又厚又貴,一般神學院也不見得會開課的大部頭書籍,對行銷同工常常是極大的重擔,因此,他們一定反過來詢問編輯部,為什麼要出版這種比較小眾,難賣又造成倉儲壓力的書;我這老編當然得解釋一番。

多年前,校園編輯們發現神學、解經書銷路逐漸下滑,意識到文化氛圍在改變,於是開創了「生活館」書系,滿足讀者在生活上的實際需求。生活館的書籍出了許多本後,我們又從讀者的反應發現,許多人逐漸不滿足於一些「感人的故事」,而渴望在靈性上有更深的認識,我們因此意識到要帶著讀者一起成長,「MOVE」靈修學書系於焉產生(後來又衍生出「Land」書系)。我們引進了三位「德先生」:畢德生的靈修五書,強調靈修主要不是在教會或聚會中鍛鍊,而是兌現在平凡生活中的大小事上,譬如幫小孩包尿片、幫太太洗碗碟,我稱之為「生活靈修學」;另一位是傅士德,他介紹各種不同靈修傳統的操練方法與途徑,強調操練深度的靈性生命,我稱之為「生命靈修學」;而哲學家魏樂德則強調「藉著跟從耶穌,徹底學效祂所選擇的各種生活方式,我們是有可能更像祂的」,我把它稱為「品格靈修學」;其他還有如巴默爾結合默觀與行動的《行動靈修學》等。說起來,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們也已經推介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靈修學」。

然而這麼多種不同的靈修理念與傳統,我們如何能夠有一個概覽式的統整,看清楚兩千年來基督教會各種不同的靈修流派及操練方法,甚至釐清靈修學與神學、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關係,為不同背景的基督徒提供多角度的豐富視野,及可行的實踐途徑?

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這就是《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希望能提供的幫助。譬如在第四章〈基督教靈修學的神〉,霍華德認為,你所認識的上帝的形象會深深影響你的靈修學,因此他先用一章來介紹基督教的上帝。讀這章你就可以看出他的博學與功力;上帝何等深廣,歷代神學家探討的上帝觀又何等浩瀚,他卻能博覽各家觀點,再精簡地歸納神觀的重點與精華,告訴我們神是自存三一神,神是超越且臨在,也是我們與之掙扎的那位;並進一步描繪不同的神觀發展出怎樣的靈修學,我們又能如何整合這些方法。

又如第五章〈基督徒的經驗〉,談人類經驗與靈修的關係,霍華德主要引用舊約學者布魯格曼及新約學者賴特的思想,指出人因擁有上帝形象,我們經驗到人的偉大,也經驗到因罪惡而來的巨大悲劇,但基督教的故事帶來復原的盼望。作者用簡短又易懂的文字,說明了整本聖經、神與人故事的三個面向,然後連結到對靈修的意義及重要性,再一次顯示作者的功力,將神學與靈修學作了最美妙的結合,讀起來真是有被打通任督二脈、豁然開朗的感覺。

休息了兩個月算是「放暑假」後,今年下半年我們依然持續每個月的「OPEN講堂」。這個講堂雖然規模不大,像是小型的閱讀沙龍,但每一次的對談都能激盪出許多不同的火花,讓我們以及參加的人對書有更多面向的認識,所以編輯群們依然十分願意擺上時間規劃、邀請對談人,非常歡迎大家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