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特報

◆ 恩典的回音-楊腓力來台特別報導

楊腓力 睽違十年終於再度來到台灣的楊腓力,這次透過「禱告的力量」、「痛苦的奧祕」兩場培靈信息,以及羅馬書系列講座「人類怎麼了」、「上帝的回答」、「與基督同行」、「活出真群體」等四個主題,從個人到群體,帶給我們許多對於「苦難」的重新認識,對生命傷痛時上帝再哪裡,我們又該如何成為他人的幫助,給予許多深刻的提醒。特別是楊腓力夫妻實際展現對神的謙卑,對每一個不同個體一視同仁的關懷、接納與擁抱,更是讓每一個與他們接觸的人,實際明白並感受到恩典生命如何能夠讓這個世界看見。
本期講座報導特別彙整幾位同工們的心得,與書饗讀者分享,盼望在這個不容易的世界,恩典新世界依然是我們絕不放棄的確據。 -書饗編輯室
李柏佳成為恩典的橋樑
李柏佳(校園書房出版社行政編輯)

這次講座中的某一堂,因為一些陰錯陽差,讓平時不輕易上台的楊太太Janet,答應上台代替楊腓力進行會後的問題討論。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Janet說她和楊腓力的呼召是去做兩造之間的橋樑。橋的一邊是自以為握有真理的基督徒,另一邊則是不認同的人。他們夫妻的角色,就是成為橋梁,幫助兩邊溝通。這並不是易事,因為這代表兩邊陣營的人都不會喜歡你,甚至代表你要被人從身上踩過去。不過,由於這是他們清楚的呼召,幾十年來,他們忠心順服。

這樣橋樑的特質,也呈現在他的書中,楊腓力的書總是充滿故事,而且常常是悲慘的故事。但就像楊腓力引述魏樂德的話:「沒有任何無從救贖的事可以臨到我們。」透過楊腓力搭的橋,這些故事不僅被帶到我們面前,而且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被述說。在淚水與讚嘆中,讓你發現,在神真的沒有難成的事。

講座這三天,有幸跟楊腓力近距離相處,發現這位講述恩典的人,本身就是恩典的體現者。他有敏銳的觀察力、細心、貼心,把所觀察到的記在心中,作為將來傳播恩典的素材。在講座中他曾經提到他和太太在一位同性戀朋友出櫃後,仍與那人保持友誼,這在我們看來或許不覺得怎樣,但要知道,美國南部是相當保守的地方,他們這種行為很可能會為自己招來許多麻煩。不過,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回應神的呼召:成為橋梁。

這樣的呼召,豈不就是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談了再多恩典,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是否願意回應神的呼召,成為神恩典的管道。其實,如果我們試著踏出自己的舒適圈,當一回橋梁,很可能會發現,那才是耶穌信息的本身。

汪瑩瑩只要有恩典的故事被訴說
汪瑩瑩(校園書房出版社行政編輯)

楊腓力夫婦抵台的第一個行程,是與校園的幾位同工一起享用下午茶,地點選在他們下榻的飯店地下一樓。大夥在餐廳坐定,七嘴八舌中英交雜著點完餐後,楊腓力便不疾不徐地拿出一疊筆記紙說:「我們要從哪兒開始?」其中一位同工答道:「那我先來說說年初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好了。」瞬間我們從接待邀請者,成為受訪者,前來和他聊聊台灣近期發生的大事,而這顯然是他們每到一處便必定先做的第一件事。

那個短短的下午茶時間,我們從學運聊到震驚社會的捷運殺人事件,再從高雄氣爆聊到最近仍然沸沸揚揚的食安問題。他們夫婦非常專注地聆聽、提出問題並和我們分享他們在自己國家或世界各地觀察到的人類困境。我一邊聽著,一邊察覺自己指間吃到一半的洋芋片和口中傳來喀嗤喀嗤的聲響,和這些議題是多麼不自然地存在於同一個空間裡,瞬間心又像是被人綁了石頭,扔進古井裡,直直往下墜。回顧過去一年世界上各樣的對立、衝突、死傷、災病,哭號和咒罵,彷彿終日沒有間歇地敲打測試著島上和世界各個角落人們忍受疼痛的極限,頻率之緊湊,讓人毫無回應的時間,幾乎喘不過氣來,只能拖著那一團打了死結、暫時無法可解的心情一路下沉,到一個梭羅名為「無聲的絕望」的地方。

但就在陷入沉重心情的同時,楊腓力聊起韓國那位棄嬰箱(Baby Box)的牧師,他在教會門口圍牆上設置了一個供有氧氣及暖氣的棄嬰箱,用來收留任何人無力或是無心扶養的嬰孩(大多有殘疾)。雖然他的作法受到某些人質疑,不過他仍然堅定地到處宣講:「把你們不要的孩子都給我。我來養!」

我感覺自己糾鬱的心情隨著楊腓力描述這個故事時,一點一點地變得輕盈,並且慢慢的往上爬。不是不再為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們的處境憂慮,而是知道至少有那麼一個人,不顧一切地往他們身上傾倒恩典,一如耶穌傾倒恩典在我們身上一般。只是這樣看似簡單的恩典故事,絕望的谷底便因而透進一絲安慰、讓人鼓起勇氣,重新觀看苦難的光線。在那個午後我忽然明白了,即使苦難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將我推向絕望,但只要恩典的故事不斷絕,便仍有盼望。

徐成德不讓他人錯失恩典
徐成德(現場傳譯)

翻譯《恩典現場》的「恩典如水,往低處流」那一章的最後一句,楊腓力形容那場演講中,在場曾為賣身女子的聽眾是「柔弱的生命承受了宇宙的浩大襲擊」時,不禁眼熱,而且每每讀到這個句子都想哭。

這次講座,他提到書中的保加利亞妓女說的話:「人在最低處的時候,才會想到喊救命」,而楊腓力說,恩典如水,正流向最低的地方,我語塞並且哽咽了。六堂講座,有很多次其實是極力控制著情緒在翻譯。

整個講座結束,回到飯店休息的時候,我對自己作了個期許:寧可讓別人誤會、責罵我的恩典信息太寬鬆,也不願有人因為我拉抬恩典之網的高度,而錯失與恩典相遇的機會!

DVD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