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嚐鮮

 

新書簡介

基督教舊約倫理學──建構神學、社會、與經濟的倫理三角

《基督教舊約倫理學》

作者:萊特
譯者:黃龍光
書系:里程碑
頁數:704頁
基督教新約倫理學──活出群體、十架與新造的倫理意境

《基督教新約倫理學》

作者:白陳毓華
譯者:黃龍光
書系:里程碑
頁數:800頁
兩冊原價:1450元
特價:1305加入購物車

《舊約倫理學》導讀/羅秉祥(香港浸信會大學宗教哲學系教授)

基督教倫理學的方法論

要明白這本書的特色,我們要從基督教倫理學的方法依據談起。

教會要從事道德價值思考工作,從方法論而言,有四個依據。(1)聖經。我們當代所面對的各種道德抉擇,有些在聖經中,在先知與使徒的時代,已經以某種形式出現過,有先例可循。有些史無前例嶄新的道德問題,也可以在聖經所提供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中尋找啟發。(2)教會對聖經的詮釋傳統。歷代教會在讀聖經、消化聖經、詮釋聖經、應用聖經等方面,都留下非常寶貴的遺產。歷代出現的大神學家,就是聖經詮釋傳統的表表者。他們各自在其時代與社會,就他們所面對的道德議題,各自精彩地詮釋、演繹、活用聖經,值得我們借鑒。(3)當代思維。在立足於聖經及借鑒詮釋傳統之後,對於任何當代道德議題,我們得慎思明辨這些議題的性質、引起的價值衝突或兩難、社會的民情、所處文化的價值觀等。(4)切身感受。每個議題的持分者,他們的親身經歷如何?有何心聲?不同個案的事主的心路歷程及有血有肉的掙扎是甚麽?教會的道德思考與抉擇,都應該兼顧上述四個依據;以聖經為主,其他三者為輔。但是,要在所有道德議題上,都要揉合融通這四個依據,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基督教倫理學的學科及專責學者便產生了。

聖經倫理學的角色與意義

聖經倫理學,是基督教倫理學的分支學科,幫助我們把上述第一個依據掌握好;對於重視聖經權威的教會來說,聖經倫理學就更是基礎學科了。 本書專注處理舊約倫理學,所以是聖經倫理學的分支,是基督教倫理學分支的分支了。
基督教倫理學,也可稱為神學倫理學。由於聖經倫理學同時也是聖經神學的一個分支,聖經倫理學之於神學倫理學的關係,是相同於聖經神學之於系統神學的關係。聖經神學與聖經倫理學,大致是描述性的,聖經學者將聖經時代信仰與道德觀的正典本來面貌,如實告訴我們這些對聖經世界陌生的當代人。系統神學與神學倫理學,主要是規範性或建構性的,是一個處於特定語言、歷史、文化、社會中的信仰群體及其神學工作者,嚴謹地自我反省我們當今應該如何論述我們的的信仰及價值觀。
一個做得好的系統神學及神學倫理學,是要如太史公所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換言之,基督教倫理學的任務,不是把聖經的話使勁再喊一遍,而是把聖經世界與當今世界作一個“視野融合”(詮釋學用語),打通古與今、新與舊、常與變、同與異、內與外、正與反、一與多、連續與間斷、抽象與具體、東方與西方。

聆聽舊約的聲音

可是,要完成這個基督教倫理學艱鉅的任務,第一步並且是最重要的一步,還是要把上古聖經時代道德價值觀的正典本來面貌,如實告訴我們這些對聖經世界陌生的當代人。我們要先弄清楚,上帝在當時的歷史、文化、社會,如何透過這些書卷作者,向那個時代的信仰群體講話;然後,我們才能有把握,上帝今天如何透過同樣的書卷,向我們這個時代、文化、社會的信仰群體講話。萊特這本增訂版的《舊約倫理學》,正好填補這個重要空缺。作者帶著當代人所關心的七個社會倫理議題,來到舊約聖經前,仔細地聆聽(本書的第二部分)。筆者認為此書至少有五個精彩之處,值得我們仔細品嚐:

尊重聖經多元文體

本書在處理每個社會倫理議題,都全方位研讀舊約不同文體的文獻:律法書、歷史敘述、先知書、敬拜詩歌、與智慧文學,避免了陷入“正典中的正典”這毛病(最明顯的例子可看第五章,“如何回應貧窮”)。華德凱瑟的《舊約倫理學探討》(台北,華神出版社,1990年。)全書以律法書為骨幹,正犯了這個毛病。舊約書卷多姿多彩,內容豐富,涉及多元文體及多元時空,本書的全方位進路,是對舊約正典的尊重,使《舊約全書》的全貌得以呈現。

忠實掌握聖經中的一與多

本書作者進一步願意承認,就同一個議題,不同文獻中觀點的確有差異,這是因為寫作的歷史背景不同,要處理的問題不同。例如在第七章“政治與國家”的“小結:應用到今日的處境”中作者說:“舊約中沒有單一一套關於「國家」的教義,而是對更迭不止的人類制度,做出不同的回應”。 本書提醒我們在引用聖經時,必須全方位注意舊約中極為豐富及具體的見證,不能只訴諸一兩段經文,以偏概全。我們常過於簡單地說:聖經只有一本,觀點只有一個。本書作者提醒我們,作為“舊約全書”,其全貌必然反映多元的具體歷史文化背景,及具體的多元論述。作者提醒我們,“舊約全書”不是一個人在獨唱,也不只是一個合唱團透過不同聲部和諧地唱一首歌,而是幾個合唱團唱著不同的歌,旁邊還有些抗議聲音作即興演唱。舊約倫理觀的“一”(統一性、連貫性),是透過具體的“多”(多樣性、差異性)來呈現。讀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再把聖經扁平化,而看到舊約倫理時空的立體面,明白何謂“和而不同”。

充分在奇妙舊約聖經世界中遨遊

在討論當代社會倫理議題的篇章中(第四至第十章),於全面及深入闡述完舊約文獻的觀點後,作者並沒有急著告訴我們,按照舊約聖經,我們該採取甚麽措施及行動來回應這些當代議題。譬如說,在第九章“律法與法律制度”快結束時,作者這樣說:“我們經常發現,一方面,具有權威性的聖經經文是無法直接應用的,因為其所面對的處境和我們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我們所宣稱「合乎聖經」的一般道德原則,卻又沒有聖經經文本身的內在權威。但我們上述所採取的步驟,有助於我們搭起彼此的橋樑”。舊約書卷,由於時空及文化的距離,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世界。這本書的優點,就是要讓我們暫時放下我們的文化思考習慣,投進去這個陌生而奇妙的舊約世界,在裡面沉浸、遨遊、蕩漾,耳濡目染。這樣,我們才會滿載而歸,懷抱著豐富的舊約資源,去從事下一步的規範性基督教倫理學工作。
對於急著想知道“聖經標準答案”是甚麽的人來說,讀這本書可能會很失望;但對於想培養一個良好的基督徒思考習慣的人來說,咀嚼完這本書,在思維方式上肯定會脫胎換骨。教會信徒習慣讓聖經直接向我們說話;這本書提醒我們,我們要想知道上帝今天如何透過舊約聖經,向活在這個時代、文化、社會的華人上帝子民講話,其首要條件是要梳理清楚上帝在當時的歷史、文化、社會,如何透過這些書卷作者,向那個時代的以色列上帝子民講話。這樣,在這個穩健的基礎上,我們繼而要建構的詮釋橋樑,才可能打通這兩個世界。

發現舊約神學原則和倫理意涵

舊約倫理學儘管大致是描述性的,但不完全如此。正如聖經神學也不可能完全客觀中立,而必或多或少帶有學者的神學反思,舊約倫理學也如此。今天的上帝子民與當日的上帝子民儘管有很多時空差距,但透過相信同一個耶和華上帝而有連貫性。所以,一個認信自己是上帝子民一員的學者,無可避免會發現舊約的道德價值觀對當代議題有相關性。譬如在第四章,“生態與大地”,作者是用這段話來結束該章的討論:“許多我們今天視為急迫的生態倫理議題,舊約並未清楚宣示。但在與創造有關的議題上,經文所明確提到的神學原則和倫理意涵,確實深深影響著對聖經保持敏銳的基督徒,如何架構他們的生態倫理”。在全書的末了,作者總結如何從描述的倫理過渡到規範的倫理:“因此這子民的實在,這透過舊約聖經傳述給我們的一群百姓,就產生了典範與類比的倫理。我們相信這樣的倫理背後有上帝一貫的要求:「這若是上帝對他們的要求,那在我們這不同的處境中,上帝又會要求我們甚麼呢?」”。因此,本書名為《為了上帝子民的舊約倫理學》是有深意的。作者除了文本詮釋,還為我們提出了道德詮釋,克服了“文本原來說甚麽”(“what the text meant”)與“文本現在說甚麽”(“what the text means”)的鴻溝。

提供當代多元回應空間

作者從歐多諾凡(O’Donovan)得到啟發,對聖經“權威”的理解頗有新意。“權威不僅關乎正面的指示;權威也賦予行動的正當性。權威做出批可(authorizes),容許一切在許可範圍中行動的自由”。從“授權”來理解權威,則自由與權威不是必然不相容的;權威既是自由的來源,也是自由的界限。所以,教會要透過嚴謹的詮釋步驟把以色列的典範,類比地應用在此時此地的道德議題,是可以有多元不同的聲音。作者承認詮釋者很有可能帶著有色眼鏡來詮釋聖經,所以在針對上述七個當代社會關心的道德議題時,從沒有明示或暗示只有採取哪一個措施或政策,才是忠於聖經。“到了這階段,我們無可避免會涉入如何在我們的世界中制訂具體的政策和行動,而且,這必然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政治選擇和道德抉擇。…聖經的權威,讓我們得以在經文沒有直接處理的新情境中,發展出我們自己的一些倫理立場、一些政策制訂和一些抉擇。舊約在倫理上的權威性,不會預定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因此,今日教會回應時代議題,若有不同立場,也無需事事互相排斥。
總而言之,本書的精彩之處,是提供了較受人忽略的舊約神學與倫理知識,提供一個特別的思維訓練。這本書的任務不是提出直接了當的“聖經標準答案”,而是培育基督徒心智(Christian mind);任何有志於培養“忠於聖經”思考模式的信徒,都不可錯過。
上文主要就本書的第二部分而言。至於本書的其他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一個詮釋框架,與舊約神學相通,讀者可以與一些舊約神學的著述參照。透過這個詮釋框架,舊約世界馬上呈現其原有的立體感與動感;我們這樣讀舊約可以避免見樹不見林的通病,全書的第三部分“舊約倫理學研究”,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可能比較枯燥。可是,對於想深入理解“舊約倫理學”這個領域的近況及研究方法的讀者,這個部分才是寶藏;有心人絕不要錯失!

社會倫理與個人倫理

對於這本佳作,要挑一點毛病的話,筆者認為由於作者的重點是放在社會倫理,對個人倫理部分處理較少,同時對於舊約文體中敘事的部分處理也嫌不足。作為彌補,筆者推薦三本書:(1)Gordon J. Wenham, Story as Torah: Reading Old Testament Narrative Ethically (T & T Clark / Baker Academic, 2000),本書對於創世記及士師記的人物敘事做了很好的倫理學詮釋。(2)William P. Brown, ed., Character & Scripture: Moral Formation, Community, and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Eerdmans, 2002),這本文集,以舊約為主,強調讀經如何朔造信徒群體的德性人格。(3)Richard S. Briggs, The Virtuous Reader: Old Testament Narrative and Interpretive Virtue (Baker Academic, 2010),本書探討人物敘事與讀者美德培養的關係,涉及摩西與謙卑、所羅門與智慧、希西家與信靠、路得與愛、以賽亞與傾聽接受。這三本書與華人教會講壇的風格接近,萬勿錯過。

不要被本書的厚度嚇怕你。一般讀者,可以從第二部分開始讀,八章中相對地獨立地處理了八個議題,讀者可以隨自己的興趣挑來嘴嚼細讀。然後,再讀第一部分的舊約神學,及第三部分的研究指引。

羅秉祥
二〇一〇年仲秋
香港獅子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