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視窗

向世界發聲的傳道人——巴默爾

/張大虹(校園書房出版社市場部專員)

從巴默爾成名著作《為生命發聲》到其《公共的教會》,都是從「一個人的故事」開始,探討自己的人生與所處世界,進而看到另外一個人的生命背景,如此再開闊眼界,認識到一個群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存在狀況。透過自己知識的認知,調整自己的為人處事,讓自己融入世界,貢獻社會。

教會向「外邦人」傳福音,在台灣固然不易,就是在被認為基督教國家的美國,今日而言,同樣不容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環境,科技與商業主宰著社會文化與教育,不僅造成「靈性」與「物質」更強烈的對立,人們對宗教信仰也趨向兩極化——一端是傳統宗教對心靈平安的追求,另一端是享榮華富貴的成功卓越追求。作為屬於「基督的教會」,要如何在現今世代傳揚真理福音呢?耶穌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馬太福音十三52)成為耶穌門徒的基督徒,要能夠從傳統的福音真理中,拿出新的、符合現代的包裝樣式,讓「外邦人」了解並接受基督,這就是巴爾默的異象和工作。

巴默爾就讀大學和神學院時,就接受了他指導教授的理念「信仰與理性彼此有巧妙的關係」,這也成為他往後事工的中心思想。信仰與理性,有矛盾處,也有調和處,必須把他們安頓在適當的位置,才有美好關係的存在,巴默爾就致力在知識的領域內,宣揚此二者的調和處。在他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後,先到貴格會的一處研習中心擔任駐地研究員和作家,當時他預備成為教會傳道人。之後,他得到了「巡迴教師」的資格,可在各中等學校中教授課業。巴默爾逐漸發現,教育界是傳福音的策略重鎮,要從學生接受教育時,就灌輸正確的世界觀知識,才能在信仰上導向正途。於是他離開貴格會傳道人的工作,成為地區學校教學教師講員及教師團隊輔導員,發展出自己的「激勵與更新中心」機構,幫助各國的中學生和老師。他的教育輔導事工,遍及美、加、英國,甚至遠到亞洲的南韓與澳洲。

雖然離開了服事十多年的貴格會,但貴格會的內在靈修操練,還是帶給巴默爾往後事工很大的幫助。就如信仰與理性有矛盾處,默觀與行動也有矛盾處。由前文可知,巴默爾是個「行動派」的公共事務參與者,在他所著《行動靈修學》中,就在調和默觀與行動之間的關係。他很有意思地引用《莊子.達生》中木匠的故事,說明了靜觀的本質與外在行動的配合,方能成就一項傑作。巴默爾在這本書所提倡的,正是每位基督徒要學習的功課:如何將主日所聽見的道、平日所讀到及默想的聖經經文,以及自己的禱告冥思,化為在工作場合、在家庭生活中的實踐。將新約《羅馬書》的「信」與《雅各書》的「行」融合在一起,就是巴默爾「基督徒教育」的理念。

從巴默爾成名著作《為生命發聲》到其《公共的教會》,都是從「一個人的故事」開始,探討自己的人生與所處世界,進而看到另外一個人的生命背景,如此再開闊眼界,認識到一個群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存在狀況。透過自己知識的認知,調整自己的為人處事,讓自己融入世界,貢獻社會。巴默爾說,我們要用「講故事」來宣講基督信仰,特別是那些自傳性的美好故事。這讓我們聯想到張文亮的《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還有侯活士的《品格的群體》,都是透過個人的故事,建立起教會群體的故事;看到聖經經文的大故事,詮釋出神創造及現今世界的故事。這些故事,於我們個人、我們的教會、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依存的國族,都是息息相關的。作為基督徒,要不斷的回想與思考,才能回答「如何活出最好的生命?」這個問題。

以最初的異象「以基督信仰拯救城市」,到「彼此款待,深化個人及群體互動」的理念,巴默爾由教育著手,在知識論、倫理學和教育學上,將基督信仰屬靈的洞察觀點帶入世俗處境中。他除了出版十數本著作、獲得十多項榮譽博士,也曾獲得美國獨立學院委員會(the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頒發的「高等教育卓越貢獻獎」;但在他的處境中,也引起某些人的不快。某位巴默爾的老師說,在美式生活中,巴默爾的出現就像「蘇格拉底牛虻」,向世界提出理智並且屬靈的見解,卻讓世界如芒刺在背,因為這是「真理之聲」。仔細品讀巴默爾的個人故事,可作為我們生活處世的參考。

新書簡介
公共的教會:巴默爾談與陌生人做朋友

《公共的教會:巴默爾談與陌生人做朋友》

作者:巴默爾
譯者:張韞
書系:Open書系
頁數:224頁
定價:300元
79折特價:237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
優惠期限
2020年10月31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