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重新思考教會的目的

/鍾政輝(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教會,不只是神學家喜歡談論的議題,也是不少基督徒彼此常見的話題。但若是談到教會成長,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除了執事長老之外,一般會友不就是投入服事嗎?應該沒什麼其他可以做的了。我想,就從自己信主十多年的聚會經驗說起。曾經在很大的A教會聚會,這裡在牧者推展鼓勵之下,大家顯得很認同為主得人的目標,各牧區小組積極開展福音活動。於是成為小組長、投入牧養,就成為服事的基礎項目。雖然教會動能很強,爆滿的人潮顯得很興旺,但若想投入牧養之外的服事,總會被再三關切;而且教會把主要資源放在傳福音,對於信徒造就則顯得力不從心,不少認識的會友在聚會五、六年之後,紛紛出走、消失。

後來因為搬家的緣故,在另一個縣市的B教會聚會。這邊跟A教會一樣,嶄新華美的建築空間,會友數也連年攀升。但重要的差異之處是,牧者對事工的方向給予很大的彈性。傳道同工、長執各自發展自己追求的服事項目,邀請會友加入。這間教會不動員參與特會、不硬性要求大家投入什麼,很有「家」的感覺;但認真投入服事的人仍屬少數。教會內的情誼很溫馨,但愉悅氣氛並沒有太多傳遞到鄰近的弱勢社區,後來我搬走時,教會仍在思考如何融入當地、拉起真實的連結。

經歷過這兩間教會之後,我才開始比較認真去思考對教會的想像,以及自己在其中可以做些什麼。我體會到服事是需要甘心樂意的,但教會應該幫助會友評估自己的信仰與生活情形、適合投入的時間與比重,以免「熱心」輕易被耗盡。我也體會到,教會不只是個暫離忙碌世界的地方,需要時常互相提醒,教會群體與上帝之間的重要關聯,這是教會真正重要的主軸,在這之下,逐步思考如何在世界連結、做見證。

新約聖經裡「教會」的希臘文是ekklesia,舊約聖經中意思相近的「耶和華的會」,希伯來文是qahal,常常譯成「會眾」,這些原文都與「招聚」有關。從人的角度來看,「教會」是人的聚集;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教會是通過上帝招聚而來。所以教會有明確的目的性,著重上帝的呼召與異象,這是與一般外面的社團最首要的差異。

今年首本強檔主打《上帝的新群體》中,斯托得牧師就強調,教會在上帝的計劃裡無比重要;教會有個無可取代的地位與身分,是見證主最重要的群體。因為上帝選擇透過教會,讓世人得知祂對世界的美好心意,甚至是連靈界的受造也會一同知曉。美國當代重要神學家侯活士也強調,為了讓世界知道教會的獨特性,教會群體要在世界中見證耶穌基督的國度,使世界也能一起聆聽、感受基督的故事。所以,若教會失去最重要的目的——見證與傳講耶穌,世界也就失去了認識信仰的重要窗口。

因此,2020年《書饗》在年度主題之下,準備在各期書饗中,一起與讀者來談談教會成長的幾個面向、各種可能(請參下表)。今年的出版計畫當中,就有不少書籍與教會息息相關,邀請各位讀者跟著每期的書饗,一起去發掘、品讀教會的真義。

上帝的新群體
上帝的新群體:與斯托得一起讀以弗所書
愛的創造論
愛的創造論
跨越藩籬的福音
跨越藩籬的福音:給全世界的羅馬書
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初信造就10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