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
閱讀食堂

我們與世界的距離

/朱建平(八方整合社企創辦人)

感謝上帝及校園書房出版社給我這個機會,為高思帆(Steven Garber)的新書:《這世界的守望者: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中文版寫推薦序。原本以為此書僅是從神學與信仰的角度來看職場使命;然而讀完之後,著實被作者跨越文化、歷史、哲學、信仰、國籍、藝術與社會的深厚底蘊所震撼,文中常藉由短短的幾個故事,對讀者傳達歷久不衰的理念與使命,誠如本書幾個章節主題:〈認識這世界卻仍然愛它?〉、〈凡有眼的,就當看〉、〈知即是行〉、〈不置身事外的使命〉以及〈學著過趨近理想的生活〉。

作者認為,必須更全面地定義「使命」。「使命」是個深富意涵的詞,是關乎人類整全的生命,包含所有的關係與責任。不僅是工作,家人、鄰居、個人在社區與世界的公民身分,以及在這以外的一切事物,都可被視為使命——也就是我們蒙召成為人,在上帝面前的生活。

書中從北京天安門事件開始,繼而談到幾年後在中國對電影製作人的演講。接下來的篇章提到許多男男女女的故事,他們有眼可看,並且明白自己在歷史上的責任。但到頭來,依然迴盪在每個社會、城市大街小巷的問題是:「面對所知的一切,我們該怎麼做?」自亞當與夏娃犯罪後,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完美的;認識這個世界後,我們仍然愛它嗎?約翰福音記載道成肉身的耶穌,看到這個犯罪的世界與軟弱的罪人後,「耶穌哭了」,那我們呢?作者在書中提到納粹大屠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大屠殺的可怕似乎與我們相隔甚遠、無關緊要。但殘酷的真相是,二十世紀又出現了其他的大屠殺,有些甚至比納粹更駭人。因此問題依舊存在:面對你所知的一切,你會怎麼做?

我不禁聯想到台灣最近一齣討論度極高的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當一件震驚社會的殺人事件發生,人們總以為只要能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就能還受害者及社會一個公道;殊不知,想要快速解決表面問題的結果,並沒有讓人真正學會教訓。當我們認為事不關己,或採取一種「管他的」態度,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關係與責任時,我們似乎就已經站在惡的一邊。如果我們都可以像劇中那位法扶律師--「好撒馬利亞人」,為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勇敢地去愛這個世界,做當做的事,這個世界將會因我們而有所不同。

(摘自〈推薦序二〉)
新書簡介
這世界的守望者: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

《這世界的守望者: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

作者:高思帆
譯者:秦蘊璞
書系:Open書系
頁數:352頁
定價:400元
79折特價:316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
優惠期限
2019年10月31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