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食堂

以恩典待人,以恩典給予

/林韡承(蒔藝藝術事工傳道)

幾年前,我跟一群基督徒劇場朋友製作了一齣戲,在台北某個劇場演出。這齣戲以舊約聖經何西阿書裡面的「淫婦」歌篾為底,演出她從小到大的改編故事:她小時候——如所有的小女生一樣——還覺得男生很噁心,等到青少女時就開始暗戀班上同學,成年之後卻成為妓女……直演到何西阿在紅燈區將她娶回家,她反而離家出走,被賤賣,終究再度被何西阿尋回的故事。

有一場演出時,觀眾中來了一位劇場圈小有名氣的前輩。在演後座談上,他不客氣地把劇組奚落一頓,隨即起身離開。我們都有些震驚,也非常納悶,為什麼他看完戲,反應這麼大?

事後,我翻到他填寫的觀眾意見調查表。意見欄寫滿批評(也有建議),但抓住我目光的,是他在紙張邊緣的空白處寫下大大的八個字:「原來是基督教劇團」。我想,這幾個字,從這位前輩的態度看來,應該不是讚賞,而八九不離十應該是貶義,甚至表達一種「我怎麼會來看基督教戲劇」的噁心。

其實,我們從來沒標榜自己是基督教劇團,也沒有在劇場進行任何宗教活動、短講、呼召(畢竟我們演出的地點不在教會,而是一般劇場)。甚至我們在宣傳的時候,都不強調這是基督教的作品,反而寫這是一個「經典猶太文學作品」。(我們做的,就是單純講何西阿與歌篾的故事,讓何西阿對歌篾的愛自己感動觀眾,就如同當年神藉先知何西阿的行動對以色列人說話一般。)

這位劇場前輩之所以發現我們是他所謂的「基督教劇團」,只是因為座談會上有劇組成員說自己是基督徒,還有說跟其他基督徒一起做戲很開心。單光就這一點,就已經足夠讓這位前輩憤而離席,留下錯愕的我們。

* * *

為什麼基督徒會激起他人的敵意?

這是本書作者開門見山的問題,也是我身為一個從事藝術工作之基督徒的疑問。

作者舉出美國的調查數字與切身經驗,說明外人對基督徒的印象愈來愈差。「基督徒的意思就是保守、沉醉在自己的思想、反同、反自由選擇、憤怒、暴烈……不能跟與他們信仰不同的任何人和平相處。」

但我想,這情況不單在美國發生。

我讀大學的時候,常隨著學校的團契在校園內向陌生人傳福音。當問起對方對基督教的觀感時,大部分人都會說印象還不錯、覺得基督徒人很好等等。只有少部分人有不好的感受,通常是因為曾經被傳福音有不愉快的經驗。

十多年後,我現在是藝術大學團契的輔導。在我所服事的校園,如果有基督徒新生傻傻地(天真地)在課堂上發表信仰觀點,很可能馬上就被老師刁難,又被同學排擠。

說實在,這不是個別基督徒學生的錯,而是他們承受過去和現在教會的過失。藝術史上有太多基督徒自以為在把守道德底線、維護上帝的真理,導致忽略、剝削藝術家,甚至是汙衊、監禁、處死他們。而今日大環境中部分教會,又太過注意某些社會議題(例如反對性解放,但這正是藝術圈中容易被接受的),對其他議題卻不置可否(例如不公義的政權、傳統文化的消失等等,而這正是藝術家所關注的)。這些事件都使得基督徒在藝術圈——我膽敢說,在一般社會也是——愈來愈難自在地表達信仰。

* * *

那場演出過後幾年,我和一位朋友聊到座談會上的那位前輩。他馬上說,那位前輩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他被自稱是基督徒的人歧視呀!(原來那位前輩的某些行為不見容於教會的道德觀。)

原來如此!難怪他遇到基督徒戲劇時,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即便那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就像被欺負過的流浪狗,遇到好心人伸手要摸牠時,仍會齜牙咧嘴一樣;被教會傷害過的人(或是看過身旁的人被基督徒傷害的人),面對毫不相關的基督徒,也會把他們歸為同一類。

但如果對人咆嘯狂吠,是因為沒有經歷過恩典(或是曾經被傷害過),那麼回過頭來說,如果一名基督徒——或是一部分的教會——對社會上某些人表現出的是毫無恩典的行為,那這是否代表,他們其實也並不真正認識恩典?

我想,這才是大眾對基督徒好感遽減的真正原因。基督徒之所以會引起他人敵意,我們常「散播罪咎」而非「散播恩典」,應該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原因是:自己也鮮少被恩典對待。

若這是事實,那麼甚願這本書鼓勵基督徒更多發覺神的恩典。甚願教會更多以恩典對待所牧養的群羊,也甚願更多體會過恩典的尋道者、行動派、藝術家(無論這是他們的正職頭銜或是內心處境)在這世界上散播世人所渴求的恩典。

新書簡介
恩典不虛傳:讓福音再次打動世界

《恩典不虛傳:讓福音再次打動世界》

作者:楊腓力
譯者:徐成德
書系:Living生活館
頁數:352頁
定價:400元
單本79折特價:316加入購物車
線上試讀
恩典不虛傳:讓福音再次打動世界(簡體版)

《恩典不虛傳:讓福音再次打動世界(簡體版)》

定價:380元
單本79折特價:300加入購物車
優惠期限
2017年12月31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