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些人對於註釋書,會有閱讀上的恐懼,您覺得問題何在?該如何去克服?

其實信徒若沒有合適的參考書,卻熟讀整本聖經,善用以經解經的原則,並留意上下文所明示暗示的線索,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查經法。但是若是牽涉到比較專業的歷史、文化背景,或語言文法分析,或是神學爭論,則擁有幾本好的工具書是絕對必要的。
一般信徒讀經的困難是,碰到難解經文,不知道求助於何種工具書;或是手邊有幾本參考書,卻沒有把握其可信度或正確性。另外一個困難是,書上沒有想找的答案,不需要的資料卻長篇大論。市面上也有很多好的註釋書,卻是厚得嚇人,不但嚇走研經興趣,也嚇走忙碌的現代人。
因此我要推薦的這套丁道爾註釋書相當適合現代人的口味,無論是平信徒,或是傳道人。它具有三個優點:深度信仰、學術分量以及平易近人。這也是我從事神學教育多年所堅持的三個理念。或者應該說,因為理念吻合,所以越來越喜愛使用它們。



二、許多人認為,聖經的註釋書,是給牧師、神學生看的,並不實用,平信徒不需閱讀,您個人覺得呢?

應該是受外子的影響,才開始頻繁地使用丁道爾聖經註釋。當年外子從美國留學返台時,寄回來好幾箱英文神學書籍,婆婆還一度懷疑外子究竟去美國讀機械工程或神學。這批神學書籍中有兩套完整的聖經註釋,其中一套就是丁道爾註釋,都放在家中的書櫃。每次我們在家中有任何聖經疑難或爭論,外子首先查考的參考書一定是丁道爾註釋,主要是它們都是著名聖經學者的著作,而且淺顯易懂,非常好用。
舉外子為例,不外乎想表達:以一個平信徒身分,又喜好讀經,並且常有機會帶查經,或教導成人主日學的教師而言,丁道爾註釋這套參考書十分適用。



三、在這套註釋書裡,您覺得對讀了最有收穫的是哪幾本?可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

很難特別推薦哪一卷書的註釋,因為著述者皆是上乘人選,有幾卷書甚至還會再更新,重新另請高手寫新的註釋,可見它們的時代性。外子使用多年丁道爾註釋,對這些國際知名學者的身家背景如數家珍,甚至隨時能琅琅上口地介紹給我聽,儼然一副「聖經學者通」,連我這位神學院老師都望塵莫及。
最近團契在查考路加福音,我們討論耶穌要門徒去借驢駒,以及要門徒去借逾越節晚餐的客房(路十九、二十二章),耶穌為何都能未卜先知?大部分契友(包括我)都認為那是彰顯耶穌的神性,獨有外子堅持是耶穌事先安排好的,「主要用牠」以及有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都是約定的暗號。回家後,外子立刻查丁道爾註釋,很高興地宣布,多數學者的看法跟他是一樣的。這樣的研經過程,增加許多的遐想空間與樂趣。



且看大師表演

法蘭西(R.T. France)所寫的馬太福音註釋值得仔細品嚐,讀快了就會錯失許多精采論述。舉例來說,作者注意到耶穌葡萄園的比喻(二十章)是在解釋十九章最後一節「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耶穌不希望十九27~29有關賞賜的敘述會被認為在指「忠心的服事必可得到更多的賞賜」,「或指第一批的門徒必然比後來者更具優勢」,「上帝的賞賜不是這樣計算」,法蘭西說:「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上帝的賞賜有時已慷慨到不公平的地步!」(上述這段為蔡麗貞老師自己的翻譯,因此會和中文譯本略有不同)
對許多基督徒而言,啟示錄是難以了解的書信,市面上啟示錄的釋經書又是良莠不齊,在此推薦新約學者莫理斯(L. Morris)所寫的註釋,他也是路加福音書的註釋者。莫理斯是丁道爾新約註釋的主編,他所寫的每一本書都是佳作。啟示錄的詮釋方式相當多元,而莫理斯的詮釋方式卻能融合各家的優點,他一開始就說明啟示錄的重點:「(約翰)一再領讀者到幕後,使他看見世上一切掌權者不過是成就神的永遠計畫。人是不能叫神敗退的。啟示錄一幕接一幕的異象,都是再三強調最高主權屬於神。」至於啟示錄的詮釋方式,莫理斯的立場十分整全:「啟示錄利用當時羅馬帝國的時事作為實例,來表彰神的權柄,所以啟示錄是紮根在真實的歷史上,然而書中所闡明的真理卻是永遠不變,歷久彌新。今日我們仍一樣看見神的權柄在運行。約翰的結論──最終權柄屬於神──對今日的我們,與第一世紀受逼迫的小教會是同樣的中肯」。莫理斯的啟示錄註釋始終持守這個原則。舉例來說,針對十七章5節以後所出現的巴比倫,莫理斯認為「第一世紀的羅馬正是約翰筆下之巴比倫的寫照,羅馬褻瀆神、敵擋神不遺餘力」,對於今日的你我呢?莫理斯指出,「大巴比倫」不是任何一個特定的城,而是指與神隔絕的文明人所組成的團體,在任何世代中都可以找到。



高舉聖經的無誤,還是強調自己的無誤?

丁道爾的舊約註釋也都是著名福音派學者的佳作,其中柯德納(D. Kidner)寫的幾本註釋都相當出色。近年來引起最多討論的舊約經文應是創世記前幾章,爭議的問題包括經文是否按字面解釋?創世的記載與科學的關係為何?創世記中的年代與考古學的關聯為何?墮落的結果是肉體的死亡或是靈性的死亡?為何該隱時期已有相當多的人類?以及挪亞時代的大洪水是涵蓋全球或只是區域性?柯德納的創世記註釋出版於1967年,卻有如此深入且成熟的見解,而且是以極精簡的篇幅處裡這些複雜的爭議問題,令人讚嘆。
首先,根據新約聖經對舊約的引用,柯德納排除了神話的觀念,也認為人類墮落的故事是歷史的記載,「雖然表面看來太天真」。接著,最困難的問題(同時也是最不討好的問題)是創世記與科學的關係,簡單的說,柯德納認為兩者的研究應獨立進行,互不干涉,然而研究的結果卻要彼此參照。他將聖經創世的記載比擬作「一幅藝術家的畫」,而科學「就像一幅解剖圖」,「若將二者組合成一幅畫,絕對不會令人滿意,因為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只在兩者所注意的實際對象」。柯德納不贊成在研究聖經的時候,將科學讀進聖經之中,也不贊成在研究科學的時候,將聖經讀進科學裡面,因為「聖經與科學的旨趣和方法相差太大,對於任何細節的研究,最好分開來看。它們對世界的記述各具特色(且皆合法)」。
然而,在另一方面,雖然「藝術家的畫」與「解剖圖」不應合併,但是欣賞其中一幅畫的時候,卻不能忽視還有另一幅的存在,聖經與科學的研究結果仍要彼此參照。柯德納以聖經中「風的翅膀」、「天的窗戶」、「太陽日日歡然奔路」為例,上帝讓我們自己去發掘這些經文究竟是「按字面解釋,或是寓意的說法」,有些這類經文的解釋「要等到知識逐漸累積之後,才明朗化」。因此「探尋聖經資料與自然科學資料之間的關係,並非要貶抑聖經的權威,而是要尊崇神為造物主,且竭力正確地解釋祂的說話」。若是拒絕參照彼此的關係,那我們「不是高舉聖經的無誤,而是強調自己的無誤」。



傑出的女性學學者

除了柯德納之外,丁道爾的舊約註釋系列中另一位傑出的女性作者包德雯(J. G. Baldwin),是幾卷先知書的註解者。對末世論有興趣的讀者都會參考但以理書的經文,這卷書的故事容易明白,但有些異象與預言卻又不易理解。其中最有名卻又最令人困惑的是「七十個七」。我推薦包德雯所寫的但以理書註釋,書中的導論部分就佔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僅僅這部分就已值回書價。包德雯的特色是在於她的仔細與周延,她冒著會使讀者失去興趣的危險,不厭其煩的分析各種分歧的看法,並幫助讀者歸納出重點,而最後仍會客氣的表明自己的觀點。以「七十個七」為例,包德溫在幾頁的註釋中歸納出從古至今的許多種看法,然後為了解釋最後一個七的意義,她幫助讀者了解事情的複雜之處,也就是古代先知看後來的事件時,他們未必能清楚分辨基督的第一次或第二次降臨。包德雯不希望讀者失去興趣,但她更堅持要講清楚!


四、聖經是如何改變您的生命?註釋書對於您的生命是否也有過影響?

信主後就被教會牧師、師母帶領勤讀聖經,參加成人主日學,第二年暑假就將整本聖經讀過一遍。記得剛讀完小先知書時,對神的救恩計畫有完整的概括認識,信仰突然豁然開朗而篤定,不但從此認真讀聖經,且踏實地將自己一生委身獻給神。
生命的改變不是簡化的跳躍式成長,也非神祕式的領受天啟、光照,而是不斷地支取恩典,逐漸累積努力的果實,包括天天有恆不倦地讀經,順服聖經的教導,回應神的呼召。有時需要強迫自己進餐,讓靈糧漸漸成為自己生命的資產、動力,讓神國的價值觀潛移默化我們的處世原則。
當我自己開始在主日學教導聖經時,有機會學習使用一些工具書,如聖經導論及註釋書。初入門者可以由簡單的研經版聖經(經文下面附帶簡單解釋的聖經)著手,由簡入繁,由架構式理解進入細節的解析。好的註釋書會引導我們建立正確的信仰,優質的解經書會幫助我們健康地成長。



►回丁道爾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