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料
管教,要掌握鬆緊!校長爸爸35堂民主型教養課
黃登漢
新手父母
288320
 
再版中

(商品狀態說明)

內容簡介
教養專家黃登漢校長首本著作熱銷增訂,重版出來。
2009年出版至今,每年仍有近百場的演講或通告邀約,
都是為了學習校長爸爸的教養心得與經驗!!!

擁有三十年的教職生涯,當老師的同時,也當家長。
因為同時扮演著兩種角色,可以更客觀地發現並整理出:
各位爸媽們在管教中應該具備的態度與方法。

【 爸 氣 提 醒 】
管教孩子就像放風箏,要知道該放鬆或該握緊的時間點!
握緊不是控制,而是要給適當的引導與要求,
放鬆不是放任,而是要給充分的支持與信任。

【民主型教養想學好,教養惡習先丟掉】
‧別用權威要孩子聽從。多相處才能散發父母魅力
‧多些聆聽,少些大道理,才能知道孩子真正想法
‧孩子不需發言人。表述機會培養說話條理與邏輯
‧做孩子的燈塔。無止盡的付出不是愛,而是陷害
‧支持孩子往興趣發展,別硬把他塞進升學這條路
‧當孩子隱私權萌芽,大人不只要尊重,還要捍衛

再忙,都要陪孩子一起成長!
實踐民主型教養課的關鍵在「了解」,
唯有知道孩子的個性與興趣,
才能幫他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模式!

【這樣教,孩子不學壞!】
‧去了解孩子的個性與交友的環境
‧用做家事的機會教孩子處世道理
‧放心,放手,這是信任的第一步
‧從壓歲錢零用錢建立孩子價值觀
‧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人生態度與習慣
‧教孩子競爭不如教他合作的重要

【這樣教,學習高效率!】
‧訂立讀書時間表,不如訂遊戲時間表
‧養成孩子主動查資料、找答案的習慣
‧孩子提問時,請他先說以了解的部分
‧就算不知答案為何,也不能隨便應付
‧聲明「只說一遍」,強化孩子專注力
‧與孩子對話時,修正他用詞的精確性
‧協助孩子把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

【 肯 定 推 薦 】
尹昭德 知名演員
林 良 兒童文學作家
林 瑋 兒童文學作家
李家同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鄭如晴 作家、臺藝大老師

【 延 伸 閱 讀 】
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暢銷增訂版]
親子教養的重點在於「相處」,
沒壓力的相處可以拉近彼此距離。
因為和孩子接近,就能了解。
因為了解,就容易溝通。
因為願意花時間溝通,就不會心急。
心不急就不會生氣,當然就不至於衝突。
 
 
作者介紹
作者 黃登漢

三個孩子的爸爸
育有兩男一女。主張在家和在學校一樣,都要因材施教,因為即使是手足,個性也不會相同。
家中老大和老三相差十一歲,教養時間拉得很長,看似辛苦,事實上卻不覺得累,因為教養方法就在生活中。
對他而言,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是「時間」,最充分的愛,則是「陪伴」。要陪孩子玩,陪孩子聊天,陪孩子學習,還要聆聽孩子,關心孩子,但必須給予他們發展自我的自由與空間。

資深教育工作者
擁有三十年的教職經驗。曾任國小老師、主任與校長,並榮獲師鐸獎等優良教師獎張。
由於學識豐富且言談幽默,深受老師、家長的認同和喜愛,每年有90場以上的演講邀約,更經常受邀至電視廣播等媒體,訪談親職教育相關議題。

兒童文學&親職教育作家
透過文字將教養心得傳遞給有心父母,曾出版親職教育相關著作有《管教,要掌握鬆緊!》《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亦著有《超級垃圾大戰》《超能力小戰警》《暑假大冒險》等多本兒童文學相關書籍。

相關著作:《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暢銷增訂版】》《管教,要掌握鬆緊!》《管教,要掌握鬆緊!(修訂版)》
 
目錄
第一單元/民主型教養的基礎養成

[第1堂]接近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真正的愛孩子
多一些聆聽,少一些意見和指導,
才能會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想法。

[第2堂]個性決定人生,態度決定輸贏
態度落落大方的孩子,人見人愛,到處受歡迎,
這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發展能力,甚至是成為工作能力。

[第3堂]教導孩子應對進退、待人接物
懂得應對進退的技巧,保持開朗的個性,
願意與人溝通,都是未來出社會的重要能力。

[第4堂]好習慣是一生的資產
習慣會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的養成。
父母最有責任也最有能力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第5堂]從做家事當中,教導孩子做人
做家事並不會影響孩子讀書,反而是責任感的養成,
這對課業與學習,何嘗不是一種幫助?

[第6堂]飲食也是教育的一環
透過一日三餐,蘊藏了價值觀的養成,
面對食物,就像在面對人生的問題一樣。


第二單元/丟掉教養的壞習慣!

[第7堂]無止盡的付出不是愛!
別以為無盡的付出,甘心為孩子做一切,就是愛。
沒有節制的愛,根本就是一種溺愛。

[第8堂]做父親的請不要缺席
把家庭教育的重擔交給媽媽獨自承擔,
絕對是一件過分吃力的事情。

[第9堂]孩子不該是盆栽
別把孩子的發展與可能性限制住了,
開放、自由的態度,才能讓孩子真正茁壯。

[第10堂]管教的鬆緊:拿捏一線間
大人管教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
收放要拿捏得宜,鬆緊要細心掌控。

[第11堂]人生沒有一百分的事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的短跑。
今天這條路不通,或許明天會在另一條路看見更美風景。
即使目前腳步蹣跚,將來回頭搞不好發現,
原來那時的目標是座高聳的山峰。

[第12堂]比來比去把孩子比下去
父母經常不用心去認識自己的孩子,
而是拿別人孩子的優缺、成就,和自己孩子比較。


第三單元/怎樣教最有魅力?

【生活篇】
[第13堂]善用公共資源
美術館、博物館、藝文中心、圖書館和公園、運動場等,
一直等著大家去走動。走過去,走進去吧!

[第14堂]小車廂大世界
即使被迫待在狹小車廂,良性互動可以擺脫拘束,
彷彿車廂內的世界也是無限寬廣。

[第15堂]孩子的房間
讓孩子從擁有自己的房間,開始學習獨立、自主!
自己的房間是自己責任,父母只要需從旁協助。

[第16堂]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孩子注重隱私,是值得慶幸的事,這代表他長大了。
不要像狗仔一樣應要挖掘孩子的祕密,
只有透過長時間相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當他信任且願意主動分享與傾訴時,便成功了。

[第17堂]常被忽略的大事—性教育
性教育不僅是生理構造和人類繁殖,還包括性別角色認定。
這包含男女情愛,是既複雜又慎重的事情。

[第18堂]教孩子理財
協助孩子培養出正確價值觀、學習良好財富管理,
建立正確消費習慣,才能讓他們輕鬆駕馭金錢。

【學習篇】
[第19堂]學習可以很有趣
各種遊戲是學習的起點,遊戲時的歡樂事最好獎勵。
因為過程愉快,孩子自然不感厭煩、不會排斥。

[第20堂]提高學習的效率
長時間讀書效果差、飯後讀書難集中注意力……,
聰明幫孩子避開雷區,孩子學習不NG!

[第21堂]教導是技術也是藝術
學習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利用小技巧幫助孩子學習,
這考驗著爸爸媽媽的教養技術與藝術了。

[第22堂]聰明的父母,有效的教導
聰明的爸媽要懂得用有效、有邏輯的方式來教孩子,
幫他們養成獨自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23堂]讀書是有方法的
從事前環境整理到學習方法,到甚至執行細節都有「眉角」。
幫助孩子掌握讀書技巧,讓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第24堂]補習不一定有用
補習不能強迫,應該和孩子討論、徵詢同意、陪他選擇,
才能補足弱點、增強興趣,讓孩子懂得為將來做打算。

[第25堂]記憶力觀察力的遊戲
在生活中訓練記憶、觀察和判斷力。

[第26堂]語文基礎遊戲
語文是所有學習的基礎,也各種學習的工具。

[第27堂]語文進階學習
透過一些生活小動作,例如打電話、說故事、文章剪貼等,
讓有了基礎語文能力的孩子,在生活中發揮、應用。

[第28堂]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在學習上與生活中,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科目。
落實到生活中的數學,孩子自然而然習慣數字,
遠比不斷的反覆計算跟背誦公式來得有效果喔。


第四單元/在教養中和孩子一起幸福!

[第29堂]廚房裡樂事多
父母親可以多一些聆聽,不要動不動就有意見,
才會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想法。

[第30堂]家庭電影院
全家一起欣賞影集或電影或電視節目,
除了可以為孩子把關,還可以培養感情。

[第31堂]走出戶外,讓我們兜風去
「出去玩」總是孩子最期待最盼望的,
請好好珍惜這寶貴的親子時光吧!

[第32堂]累積幸福的感覺
如果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那和孩子相伴的歲月,
點點滴滴都是最珍貴的回憶了。

※改版新增
[第33堂]教孩子競爭不如教他合作
不懂合作的人,即使再優秀再有能力,也很難在社會上生存。
社會由群體組成,無法與人合作,勢必被排斥,甚至淘汰。

[第34堂]接受孩子的成長節奏
很多父母想把自己,套用在孩子身上,這往往是很大錯誤,
因為整個世界整個社會,原本就不是只有一種模式。

[第35堂]能「在一起」就是一種愛
孩子最渴望的並不是什麼貴重的禮物,
而是希望家人間能夠愉快的相處。
這可是孩子感受到的溫暖和幸福。

[後記一]做孩子一輩子的良師
[後記二]校園霸凌讓父母不安心
 
詳細資料
原書號:4717702901349
ISBN:4717702901349
出版日期:20171101
頁數:272
尺寸:14.8x21cm
裝訂方式:平裝
分類:親職教育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購物說明
  • 訂單備貨時間約3-5天不包含週末及國定假日,庫存足夠為當日或隔日出貨,如遇廠商調貨時間延長或絕版、缺貨等特殊情況,將另行通知。詳細請點選常見訂單問題
  • 線上刷卡金額僅為訂單成立時,銀行預先授權金額,並未立即扣款,待訂單完成寄出當日將進行請款,實際請款金額即為出貨單上金額,故如有更改訂單、缺貨或取消訂購,皆不會有刷退程序產生。
  • 為維護您的權益,如因個人因素欲辦理退貨,請維持產品原狀並依原包裝包好,於收到商品鑑賞期七天內,將與欲退貨之商品、紙本發票及原出貨單寄回。詳細可閱讀退換貨須知
  • 如需寄送海外,歡迎閱讀海外訂購常見問題
  • 更多常見問題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