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10月號:新男性情感革命

本期內容

Vol. 65 No. 5 Sep-Oct. 2023|與神同行看世界


【編者案頭】解鎖男性內心,解放男性情感  嚴建基

身為女性,妳有多體會男性情感世界的價值?
身為男性,你知道你的情感是被埋沒的寶藏嗎?
這些寶藏封存在性別標籤、社會期待、文化傳統等重門之內。
這期雜誌的主題是「新男性情感革命」。
作者群透過聖經、神學、牧養學,以及親身經驗,
解鎖男性的內心,
解放他們的情感,
陪伴他們邁向情感健康的人生。


【寶貝之愛】封面裡一同受苦  明明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

—林前十二26a


封面故事


新男性情感革命  

男性的情感是被埋沒的寶藏,
封存在性別標籤、社會期待、文化傳統等重門之內。
就讓我們把這些通通解鎖,
解放男性的情感,
陪伴他們邁向情感健康的人生。


【情感╳理論】 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感的神哲學導論  龔立人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有些人把男女之別過度簡化為「男生著重理性、女生著重情感」。
雖然事實並非如此純粹的二元對立,
我們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
來論述理性與情感的關係。

資深神學工作者龔立人,
從服事弱勢群體和喪偶經驗切入,
坦誠分享身為男性的情感世界,
深入淺出地勾畫情感的神哲學導論。


【情感╳聖經】 耶穌的情與慾:請教會別再把「性」偶像化  華格納 著 ╱Yiting Tsai 譯

教會的男性怎麼了?
近年媒體揭露不少終生守貞的神職人員,
竟是長期侵犯兒童的白袍禽獸,
德高望重的名牧因荒誕的性猥褻而晚節不保。
新銳牧者學人華格納指出,
教內性罪行源於一套把「性」偶像化的神學觀念。
主耶穌的教導和榜樣才是出路。
就讓我們認識耶穌的男子氣概,
學習何為上帝所喜悅的「性」與「情」。


【情感╳流行文化】 直男也出櫃?:一位基督徒男生的性別探索實錄  指南商專的直男

臉書粉專「直男行為研究社」去年在網路爆紅,
影響力蔓延至今。
「直男」不單是個社會現象,
更深入流行文化,
成為年輕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我們邀請了去年畢業的直男文科生,
分享親身經歷,
藉著人文學科的視角,
反省直男現象背後的性別議題,
有助牧者、輔導更深了解今天基督徒男性所面對性別角色的挑戰。


【情感╳牧養①】 塑造健康的男孩、丈夫、父親:男性情感牧養學  馬永年、梁婉華

「在二十多年從事情感、婚姻的教學及牧養經驗中,
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
就是華人男性比較缺乏在情感上與人連結的能力。
儘管透過練習溝通、學習化解衝突,
能夠幫助情侶或夫妻修復、重建關係;
但根本解決之道,
還是在於改變一個人成長、被塑造的過程。」
馬永年、梁婉華伉儷是資深牧者兼情感教育專家。
他們整合理論與實踐,
幫助牧者、輔導,在教會推行基督教男性情感教育事工。


【情感╳喪偶之痛】 當我所愛的人死了:一位男性從解體到療癒的神學旅程  鄧紹光

信仰的真實性取決於是否禁得起現實的考驗。
同理,
盼望神學的真實性,
既取決於終末新天新地的應驗,
也取決於是否足以承載今天患難中的生命。

香港浸神資深老師鄧紹光,
是情理兼全的神學家。
他在生死教育座談會中,
吐露喪妻之痛的情感流動,
分享與弟兄姐妹結伴同行的療癒之旅,
有血有肉地呈現盼望神學的真實。


【情感╳牧養②】 心肝結歸丸:基督教男性情感教育的挑戰和關鍵  佘亞弘

男人的情感就像電流:
有時候電阻過大,
有電卻想流也流不通;
有時候電阻過小導致短路,
電流澎湃不受控。

佘亞弘作為男性和兩名兒子的父親,
切身體會男性情感發展的困難。
他把男人的情感悄悄話,
結合聖經和神學,
化為扎實且易懂的自助和牧養素材。


【情感╳藝術社工】 藝起談情:三兒媽的男孩情感教育提案  康思云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我經常遇見一輩子糾結一件事、一句話、一個悔恨的人,
也常遇見一些能夠描述事件,
卻無法述說感受的人。」
這是你的遭遇,
抑或你正是內心糾結、有口難言的人?
這個觀察來自康思云——既是三兒媽,
又是社企創辦人兼執行長。
她整合母職經驗和藝術社工專業,
向基督徒父母分享在家進行情感教育的心得。


【情感╳門徒】 不男人的門徒:跳脫刻板印象的弟兄養成  郭宇欣
看到我,表示有開放試讀哦線上試讀

今天台灣社會的男性,
似乎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承受更多苛刻的目光,
和性別特質的壓力。
理性、豪邁、不拘小節會被調侃為「直男」;
感性、膽小、溫文婉約會被嘲笑為「娘炮」。
基督徒男性有可能倖免於這些標籤嗎?
郭宇欣傳道以多年牧養學生的經驗切入,
藉著社會科學概念描述今天基督徒男性所面對的困局,
再以聖經知識為他們另闢蹊徑:
除了當「直男」或「娘炮」之外,
還有更好的選項,
就是成為跟隨基督的好門徒。


時事╱觀點


【我見我思】學像基督的全人教育  裴恩

我出國進修神學回台灣後,
某次跟學生聊天之際,
學生突然跟我說:
「你這樣不行。
你這樣就太直男了。」
我才驚覺到,
原來這個詞彙已經走出網路圈子,
進入學生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
身為一個應該要善於同理人的學生工作者,
卻被說成「直男」,
這是多麼強烈的人身攻擊......


【Open講時事】婚姻自由 vs 宗教自由:從宗教團體自由觀點看華神解雇教授事件  高紹珉

近年(2019∼2021),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與任職該院的教授發生一場訟爭......


【CT觀點】教會在應對濫權侵害的問題上「完全辜負」了上帝  Bob Smietana 著 ╱Harry Chou 譯 ╱Yiting Tsai 輯

創傷知情照顧領域第一線的心理學家指出,
在發生事件當下,
教會領袖經常選擇保護機構,
而不是人。


【北美筆記】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雜談加拿大的華人教會  王凡

翻開教會史,
裡面不乏內鬨分裂的記錄。
作者透過加拿大華人教會的歷史,
向我們發出沉痛的「見證」。
但願有權力且有能力的人,
都能做出改變,
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影像╱文化


【CT觀點】男性形象與羞恥文化  談妮


【群學龐思】舵手的視野:侷限與超越  陳宗文

人生在世,
「總有無力為繼,
看不清的時候」,
就像馬內在船上做舵手,
前進的方向看似掌握在自己手中,
眼前卻是堆滿雜物的甲板,
看不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但馬內所畫的,
並不是灰暗的甲板與前途,
而是光。


【尷尬少年遊】故事對話者  黃瑞怡

美國歷史中,
亞裔長時間被稱作「模範少數」或「沉默少數」,
即便承受族群內外的誤解甚至歧視,
在公共空間往往低著頭、
默然不語。
然而,
近年有愈來愈多亞裔在不同領域以不同方式揚聲,
例如,
文學藝術工作者藉著作品向世界舉起手說:
「我在這裡!」

本文將評介兩位出色的亞裔青少年文學創作者,
她們不約而同在各自的代表作中,
藉由與傳統民間故事對話,
向多元讀者分享故事......


聖經╱靈修


【新書預告】發現良善又美麗的你:找回在基督裡的人論  司傑恩 著 ╱應仁祥 譯

我們常常不自覺落入一種自我存在丟失的危機之中:
我們的上帝是多麼地偉大豐盛,
而我們人是多麼地渺小卑賤,
小到幾乎不需要認識人是什麼、有什麼;
也就是說,
人只需要認識自己的罪惡和軟弱,
以及認識上帝的美麗與權能。
而這種缺乏人論基礎的有毒敘事觀點,
正是司傑恩想要扭轉的觀念。
其實,
基督信仰關懷的不只是對上帝的認識,
也包含我們是誰、我們終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講座報導】成為不再誤解聖經、身分與使命的耶穌群體——曾思瀚聖經講座隨筆  朱聖盈

本次「成為耶穌的群體:破解錯誤釋經,走在耶穌的道路上」講座,
曾思瀚博士引導大家以「鑑別學」的方法讀聖經,
考察更多「聖經後面的世界」如:古近東或希羅世界的歷史、地理、政治、文化、社會、人際關係、經濟等背景,
更立體地想像聖經寫作時代的面貌,
以儘可能進入當時的處境,
貼近聖經作者的原意,
處理我們可能多年來都「誤解」的聖經內容。


【拉比傳奇】君王的肖像  周學信 著 ╱吳昱萱 譯

從前有一個國王,
他想要蒐集世上每一個國王的肖像。
他花了許多年尋找肖像,
並蓋了一座畫廊來展示這些肖像,
也邀請所有臣民前來參觀。
參觀過這個畫廊的人都一致認同,
這位國王的收藏獨一無二,
世界上沒有其他畫廊能比得上。

然而有一天,
這位國王得知他的收藏中,
還少了一位偉大君王的肖像......


【讀書趣】新書上架  金子煥 輯